在今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前,除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外,各大影院当天还出现了《中国机长》、《攀登者》。
9月30日至10月7日晚10时,国庆档总票房达到50.42亿元。《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第一部突破20亿元的电影。《中国机长》、《攀登者》也相继突破19亿元和8亿元,三部影片累计票房达到49.94亿元。
这是历史上最强的国庆档。票房突破50亿,三部主旋律影片占97%。
国庆三大主旋律电影
根据《中国机长》简介说明:该电影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
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根据《攀登者》简介说明: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至于《我和我的祖国》,在国庆放假前就已经写过关于它的商标注册文章了。说到这个,就挺好奇的,另外两部电影的出品方有没有为自己出品的电影注册商标呢?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和我的祖国》商标注册情况。
《我和我的祖国》
目前申请注册“我和我的祖国”商标的只有一家公司。
从商标信息来看,该公司在2019年5月14日将“我和我的祖国”商标注册在第41类上,其范围涵盖了培训; 组织教育或娱乐竞赛; 组织表演(演出); 音乐制作; 娱乐服务; 提供娱乐设施; 提供卡拉OK服务; 俱乐部服务(娱乐或教育); 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 演出制作。
最重要的是,申请注册该商标的公司不是《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的主出品公司,也不是联合出品公司之一。
所以,《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出品方并未注册相关商标。
那么其他两部电影呢?
《中国机长》
这部电影,从网友们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该电影的口碑很好,很容易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且@成都商报的官博报道了当事乘客在看过《中国机长》的感想,甚至还特别提到了影片中挡风玻璃破碎的那一段,非常有真实感。
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怎么说也应该有商标保护吧?
在商标局检索了好几次,都是:
什
么
都
没
有
我也是服了,出品公司是太忙了吗还是太不在意商标注册这件事了?
要知道出品公司可不止一家,即便其他公司忙得没时间办理这件事,肯定也有其中一家公司能抽出时间来吧?
再不济,还能委托专业的商标代理公司。
所以,为什么不将《中国机长》注册成商标呢?是因为有“国”字样,还是笃定了其他公司不会抢注此类商标?
如果说前两部电影都带有“国”字才不去注册成商标,那么下方这部电影总能注册成商标了吧?
然而,这竟然又是一部未做商标保护的电影……
《攀岩者》
注册“攀岩者”为商标的公司比注册“我和我的祖国”的还更多。
到目前为止,从商标局上检索到86件“攀登者”商标的注册记录信息。
也就是说,《攀登者》也是没有受到商标保护的电影……
这三部电影的出品方,是不是商量好了?
居然一件商标都未注册!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实这不仅是古代作战的必胜绝技,也是现代企业在商战中赢得先机的必要条件,而商标是兵马最需要的“粮草”之一。
所以从事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不但要及时注册商标,更要在进行海外发展时保护自己的商标,将抢注防患于未然。
也别觉得影片名称没必要注册成商标,实际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在海外上映,一旦火了,那么一些影片名称便会被国外企业抢先注册为商标,而影片出品方也不知要耗费多长时间、多少金钱才能拿回来。
各大影片出品公司可以参考一下相关案例,比如“五粮液”、“同仁堂”等,虽然不是同一行业,但都是需要有商业活动需求的企业。
有鉴于此,斯奈勒认为,我国电影制片企业应加强商标注册意识,不仅要在电影的主要市场,还要在衍生品等其他市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知识产权布局不提前做好,未来电影衍生品市场可能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欲了解更多商标资讯,欢迎访问企服快车!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