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上店铺的生意可谓如火如荼,那些早早就开了网店的如今已赚的盆丰钵满,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网店的申请、注册、正式开店的流程也越来越规范,商标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有的人注册商标不是为了好好发展自己的事业,而是利用手中注册的商标“敲诈勒索”其他卖家,这种性质就很恶劣了:
当这些网络爆款被注册成商标,你还能想出什么形容词来推销你的商品呢?
“懒人、一脚蹬、内增高全都被注册成了商标,我现在都找不到词来形容要发布的鞋了!”在淘宝开了3年鞋店的辛先生这样表示。
2016年开始,因在商品名称中使用“懒人”、“一脚蹬”等词,商品多次遭恶意投诉并被勒索数万元。
阿里巴巴披露,目前累计已收到83个“恶意商标”的投诉,影响到平台上900万商家的生计。
怕商品下架 不得不支付万元“消灾”
有的商家害怕商品因此下架,在重重压力下不得不支付万元私了:2016年3月,辛先生店铺内一款高销量女鞋因商品名称中含“一脚蹬”遭恶意投诉被迫下架。
投诉方给辛先生留下了联系方式,辛先生联系后,对方提出:想要撤销投诉,需要按每双鞋2元的价格支付侵权费用,而当时该款鞋的月销量超过3万双。
经过讨价还价,辛先生支付了1万元后对方撤销投诉。
但被“恶意商标”投诉人勒索的情况却并未终止,之后他又因商品中有“懒人”、“刀锋”等词多次被投诉。
因被投诉的都是爆款商品,辛先生每次都交钱私了,分别给了8000元和5000元。
“这帮人专门盯着排名靠前的爆款商品进行投诉,被投诉的商家为避免商品下架,会支付费用,这跟勒索没区别!”
一个商标挟持数百万商家
“这些在平台上投诉的‘恶意商标’都是各行业的通用和描述性词,排他范围极广,一个商标往往能挟持数百万商家。”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介绍,利用商标排他性以及互联网“通知-删除”原则,“恶意商标”在平台上进行大量恶意投诉危害极大。
以“破洞”商标为例,商标权利人曾对731个有“破洞”关键词的服装类商品进行投诉,而目前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包含“破洞”关键词的服装类别的商品有214万余件。
此外,“破洞”的商标权利人还注册了“邮差”、“花苞”等上百个商标,随时能威胁到更多的平台商家。
对于商家而言,这些“恶意商标”都披着合法外衣,如果想要从法律层面扳回一城,需要通过商标委发起商标无效流程,而走完该流程耗时要半年以上,很多商家根本没能力发起该程序,因此只能交钱私了。
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统计,截至2017年3月,淘宝和天猫平台上累计已有83个“恶意商标”对超1.5万商家的11万件商品进行了恶意投诉,商家因此损失估算数百万元。
此外,这些“恶意商标”可投诉的商品总量近6000万件,涉及900万商家。
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认为,“恶意商标”问题凸显了商标注册环节显著性审查不严,商标局应开通无效商标绿色通道机制,让“恶意商标”尽快能得到处理,或者试行设立黑名单,对已经形成商业模式的“恶意商标”注册人申请行为进行重点监控。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