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损益表、收益表或者动态表,很多财务人员都会一脸迷茫,说没听说过这些表格。但实际上,这些形式都是同一类语句,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现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损益表。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利润表反映的问题与此密切相关,其中主营业务是最重要的一项。

竞争的可持续能力分析

会计是和数字打交道的行业。一般来说,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的。例如,企业最初的盈利能力可以用毛利率来反映。毛利率可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得到,可以间接反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一般毛利率数据越高,竞争优势越大;数据很低的时候竞争力弱。

盈利分析

事实上,在利润表中,有很多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主营业务。但是单一的主营业务收入并不能说明盈利能力的强弱。一般我们用利润,减去应纳税额,然后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比较,就可以得到一个指标数据,我们称之为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其价值越高,企业从主营业务中获得的利润就越大,从而可以适当扩大主营业务。另企服快车面,数据越小,企业从主营业务中获得的利润越小,企业要考虑是否减少主营业务,另谋出路。

债务偿还能力分析

与资产负债表不同,损益表本身并不直接反映偿债能力信息。但是对比前面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

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偿债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资产流动和资本结构也会影响偿债能力,但长期的低盈利能力必然导致资产流动性的逐渐恶化和相应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所以,一个公司盈利能力低,虽然暂时不会有问题,但长期来看,资不抵债是必然会发生的。

以上是我对利润表分析的拙见。虽然以上分析只是整体数据中的冰山一角,但足以说明一张利润表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