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册公司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股东成为法定代表人的情况,然而却经常被告知不可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
股东和法定代表人的定义
股东是公司的投资人,拥有一定的股份。但是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控制人和代表人。
公司的管理方式
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开的,只有持有公司的经营权,即控股权,才能够改变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因此,法定代表人必须作为公司控制人来管理公司,股东则作为公司的所有人来掌握公司的发展和分红,从而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公司法的规定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必须是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并且有连续三年以上的经营管理经验。而股东除了在投资方面参与公司的发展,或者担任公司董事会的成员外,并没有其他明确规定。因此,从法律上来看,股东不能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实际操作问题
在公司注册时,很多人会将股东和法定代表人混淆。很多人认为如果股东拥有最大股份,就应该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事实上,公司的管理方式以及公司法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需要被明确而严格地执行。如果要让股东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需要经过相关规定的程序,否则将被视为非法操作。
总结
因此,在公司的注册和管理过程中,对股东和法定代表人需要分清,股东只是公司的投资人,而法定代表人则是公司的控制人和代表人。如果想要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需要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并经过相关程序。因此,在注册公司时一定要明确这些规定,否则公司管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