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公积属于投入资本范畴,金额已经超过法定资本。那么资本公积有什么用呢?减少的原因是什么?作为会计你懂多少?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边肖会计网吧!

资本公积有什么用?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企业的资本或资产,其金额已超过法定资本,其所有权属于投资者。从本质上看,资本公积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但与留存收益有本质区别。资本公积的用途如下:

资本公积可直接用于增资,如接受现金捐赠、转拨资金、资本(或股权)溢价和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不能直接用于增资的有接受捐赠费用的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等。

资本公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1.资本化因素。

2.手续费及佣金(与权益类证券发行直接相关)等交易费用,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3.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国家规定的清产核资造成资产减值的,应依次冲销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

4.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股份有限公司的减资通过购买本公司的股份进行。依次冲销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根据注销股份的面值总额减少股本,回购股份支付的价款高于面值总额,借记资本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

6.行权日,按照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金额。借记资本公积,按照实收资本或股本中包含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根据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