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一种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随着企业规模扩张、业务拓展和组织形式的更加复杂,受托责任的需求逐渐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次和领域。
委托者对原有的受托经济责任的要求比以前更高,这就要求公司内部审计深层次的介入.加强下级管理人员对上级所负的受托经济责任的监控。
此外.现代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实施规模扩张发展战略。
其控制链条大大延长,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普遍增大.企业的董事会、高管层对准确地掌控风险的需求更迫切。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1)经济形势改变导致公司内部审计职能的弱化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和股权集中化浪潮滚滚,在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面前,为了抓住机遇,防范风险,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在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内容、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变革。
其中最明显的变革是实施公司治理改革,强化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发生的这些变化使公司内部审计传统的评价和监督职能受到挑战,再加上公司内部审计的地位长期受到忽视,其变化步伐远远跟不上企业制度的变革,导致其职能明显弱化,更加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因而公司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势在必行。
(2)公司内部审计的内容过于简单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基本上还是查错防弊,其主要是围绕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政策法规的遵循及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等方面展开,而缺乏对风险管理、经济效益等进行审计,没有对组织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做出评价和提出建议,更未对一些重要的深层次的问题如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尤其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导致经营情况不断发生变化,而公司内部审计却发展缓慢,内容过于狭窄,跟不上客观环境的变化,导致其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可见,公司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是必要的。
(3)公司内部审计传统的地位受到挑战
在我国,内部审计往往被认为是外部审计的补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是企业自己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自发的要求,而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强制要求,甚至是下级单位为了与上级单位对口成立的,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单位内部往往很被动。
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损,因而其作用也大大削弱,甚至是企业的“冷宫”,地位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