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3年的国产手机品牌魅族被高通告上北京知识产权法庭,索赔5.2亿元,这不算热新闻,因为在IT行业里知识产权案常年发生,金额也多比这高。但是,魅族高调开发布会要求高通亮出“黑盒子”,结果就导致了高通告魅族侵权专利一案越炒越热。
高通为什么告魅族?
高通和中国手机厂商的专利问题由来已久,业内大多认为,高通告魅族是“杀鸡给猴看”。
尽管大部分手机厂商都不愿意交专利费,但在高通交了9.75亿美元,并承诺整改后,中国的华为、小米、联想等智能手机大品牌商都愿意坐下来慢慢和高通谈判,并在近期相继谈妥专利授权协议。
那么,为什么魅族迟迟不交专利费?表面上是高通的专利费用贵到难以想象,但是又不得不交。根据高通的协议,对于面向在中国销售使用的品牌设备的3G、4G手机必须要中国专利的授权。在智能手机的增长期,高通专利费虽然收的价格极高,但是厂商销售得多,赔得起,只要早点拿到高通芯片的供货,这点专利费可以负担。
但是到了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萎缩,销量大多都在下滑,高通继续收取高额专利费,就严重影响了厂商的利润。反之,对高通来说,欠专利费的终端数量越来越多,也严重影响了高通的营收,如果这笔欠款变成了“天文数字”,可能就会变成永久白条。
当下,魅族就是这个可能打永久白条的潜在威胁。据调研机构IDC的数据,魅族目前已成长为中国第八大手机制造商,2015年出货量为2482万台,销售量增长350%。这背后的增长得益于魅族的战略转型,采用了低端芯片推出低档型号产品,并积极采用互联网营销等手段。
但是,销售量的增长并不代表魅族就没有“沉重的负担”。根据市场咨询公司CanaccordGenuity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三星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23.9%,苹果占17.2%。但从利润来看,苹果却占了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91%,三星仅占了14%。两家企业的利润合计占了整个产业的105%,因为大部分智能手机企业均出现了运营亏损。
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市场趋于饱和,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已进入残酷的洗牌期。专利支出也将成为大部分厂商更加不能承受之重。
DVD前车可鉴
不得不说,高通专利难以收缴的背后也代表着国产手机品牌生存的困境。曾经的“中华酷联”只剩华为一枝独秀。越来越多的手机公司朝着精品化的趋势转型,在特定的市场上找到特定的目标消费群形成小而美的品牌,比如魅族、努比亚、美图、金立、一加手机等。
海外市场可以说已经成为众多中国品牌最后的救赎。包括一加、乐视、酷派等品牌在近两年都相继在海外发力获得了生存的空间,主攻东南亚、南美、中东、印度等新兴市场。
但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如今新入局的锤子、努比亚、IUNI、美图等手机品牌正在尝试深挖细分市场需求,寻找错位竞争机会。
以努比亚为例,努比亚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在硬件同质化竞争的今天,无论是硬件技术、渠道供应链或者互联网营销手段都无法与三星、小米、华为等品牌抗衡,所以努比亚选择了让“拍照”成为努比亚的武器。这样的差异化让努比亚保持在了每年1000万部销售量的水平线上,在小品牌中站稳了脚步。在获得苏宁注资后,努比亚今年会加快提升品牌影响力。
但是,夹缝中生存并非易事,对于二线手机品牌而言已难再现“小米传奇”。想要在细分市场的生财之道上突围,或许还需要继续探索“独门秘籍”。
历史的事实证明,有了专利技术不一定能成功,没有技术专利是万万不能的。而作为技术专利的垄断者,也应该认识到产业链上的最终生产者如果倒下,你自己倒下的时间也不长了。此前,中国的DVD等产品都曾经因为技术专利的问题而全行业倒下,中国手机行业的所有从业者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尊重专利出发,到逐步拥有自己的专利,这是任何一个行业、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之道,没有捷径可走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