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中普遍流行这样一种做法,一些没有资质的小公司挂靠在有资质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名下,以大企业的名义去谈业务、投标,中标后以那家建筑公司的名义签建筑合同,施工,然后向大企业缴纳挂靠费。
业务从头到尾都是施工队做的,但最终提供给服务对象的发.票却要从被挂靠的建筑公司那里开具。
“按照相关法规,这种形式并不合法,但是此类现象大量存在,成了监管的灰色地带,济南的不少建筑企业也不例外。”济南市历下区国税局税政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营改增试点在建筑业推开,这些企业也将面临一次集体转型,很多开始回归“包轻工”的老本行。
“5月1日以后我们企业不再缴纳营业税,而要改交增值税。
因为增值税是对企业的销项减去进项的差额征税,所以企业获得原料采购正规发.票非常重要。
但是挂靠形式下,有资质的大企业只管开票,实际采购、施工是由小公司做的,大企业没有进项,无法抵扣进项税额,按照营改增后11%的行业税率,税负必然升高。
而升高的税负则要转嫁给我们挂靠方,比如大企业会向我们征收更多的管理费。
长此以往,这种形式很难继续。
我们正打算转型,回归‘包轻工’的老本行,不再自己采购建筑材料。”济南一家建筑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陈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