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记账、银行办业务,数字必须用大写汉字,这“规矩”一般人都知道。可这“规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未必知道。告诉你吧,这“规矩”是从明朝开始的。
这事儿的起因,还得从明代“四大案”之一的“郭恒案”说起。话说洪武十八年(1385年)3月,御史丁挺举向朝廷举报北平承宣布政使李彧、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与户部侍郎郭桓等人暗通舞弊、侵盗官粮。根据有:
一是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地的赋税,降低朝廷税收。
二是私吞浙西的秋粮。浙西秋粮本应该上缴四百五十万石,郭桓只上缴了两百多万石。
三是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赋税,中饱私囊。
朱元璋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皇帝,对于贪官和奸商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他当即严令彻查。这一查,郭桓等人因贪污秋粮等项,就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总计精粮2400万石(石:
古时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也相当于一担。),而当时国库一年的收入才2940万石。与此同时,还牵出来全国各地十二个布政司等一批官员。朱元璋大怒,对涉案的郭恒等官员一律处死,并把他们的罪行张榜告示全国,以儆效尤。“郭恒案”发生后,朱元璋为了更加有效地加强治贪方面的手段,又制定了严厉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在全国财政管理上,开始实行一些有效的措施,其中包括把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后来又把“陌、阡”改写成了“佰、仟”。这种记账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那么,这些大写的数字,又是谁发明的呢?史料记载:大写数字的首倡者是武则天。据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考证,武则天不但把国号“唐”改为“周”,还制造出很多汉字,就连她的名字“曌”,也是她自创的,即武曌。顾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中推断:
“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由此得知,武则天的“自制字”——汉语大写数字,比朱元璋早了近700年。也有专家认为:大写数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出来的,陆续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武则天当政时,承袭了民间的写法,大量使用大写数字,使之广泛化,普及化。朱元璋出于国家对经济领域的整饬,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强制性实施完整的大写数字,从而完善并规范了大写数字的应用。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