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群里有个小伙伴问了一个关于个税的问题,感觉公式很有代表性,跟大家分享一下。下次发工资的时候,至少你会清楚地知道这些是怎么计算得来的。
在了解计算方法之前,你可能需要了解的知识如下:
个税计算公式
根据预扣预缴法,个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累计应发税前工资—累计个税起征点—累计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了解上述之后,再来看一下这个小伙伴从网上下载的表格及其中的公式。
之前很多朋友可能用的是IF函数的嵌套,不过对于这个题,如果用IF函数,嵌套的层数还有点多,对于Max函数,唯一需要理解的是数组的关系,听到数组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希望用这个案例可以给大家一点小启发。
直接看公式:
=ROUND(MAX((Q5-5000)*{0.03;
0.1;
0.2;
0.25;
0.3;
0.35;
0.45}-{0;
210;
1410;
2660;
4410;
7160;
15160},0),2)
第一个大括号中很明显是税率;
第二个大括号中是速算扣除数;
对于数组公式是怎么运算的呢?Q5单元格中的数字是税前收入,这里之所以要减去5000,是因为超过5000就要开始征税了,5000正好是一个起点,超出5000的部分再与上述的表格中的3000进行对比参与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方面的计算。
如,上述Q5-5000得到的结果是:484.7
{}是明显的数组标志,表示的是一组数据,也就是说将这个484.7分别乘以大括号中的数据,最终也得到一组数据,结果是:
{14.541;
48.47;
96.94;
121.175;
145.41;
169.645;
218.115}
后面同样也是一个大括号的数组,而且在数量上与这个是对应的,那么将上面与税率相乘的结果与速算扣除数进行相减,注意相减的方法也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是这样的:
{14.541-0;
48.47-210;
96.94-1410;
121.175-2660;
145.41-4410;
169.645-7160;
218.115-15160}
得到的结果就是:
{14.541;-161.53;-1313.06;-2538.825;-4264.59;-6990.355;-14941.885}
后面还有一个0,也就是说最终Max的结果是在这个数组外加这个0,总共8个数字中取最大值。
上述结果中的最大值是14.541,最外面的函数Round,保留2位小数,四舍五入就是14.54。
有小伙伴不明白这个0是干嘛用的,如果你的税前工资没有达到5000,那么与5000相减得到的便是负数,那么比较后的最大值是0,也就是说不用扣税。
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可以考虑一下这种方法,不一定要一味地使用IF函数进行疯狂的嵌套。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