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两会税收政策影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董明珠连续六次在两会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个税起征点对生活有何影响?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于大部分普通打工族来说都没什么影响,真正影响的是那些高收入群体,因为自己觉得一个月的收入在1万块以上的就算是中高收入群体了。

普通的打工族很难赚到一个月1万块以上的收入。

对于普通打工族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大部分普通的打工族,他每个月的收入是在3000块钱到1万块钱一个月能稳定赚到8000块以上的人,除了在北上广这些地方,那基本上收入水平就不低了,就已经算是中高收入群体了。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一个月赚1万块钱以上,这也算中等收入了,不太高,但也不算特别低,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他是赚不到1万块以上的收入的。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如果提升到1万的话,那真正交税的人可能只剩下5%。

这会带来个人所得税,收入大幅下降的问题,我们要做到的是调节个人收入,而不是让税收更加不平衡,低收入群体他们可以不征税,但是每个月赚15000,他就觉得不应该征他的税吗?他就应该赚这么多钱,一点儿都不需要调节?自己觉得就不合理,该收还是要收的,而且要真正把个人所得税的收缴落实到实处,让每一个有工资的人就按照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去交税,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起征点。

但如果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以及面向群体不能做到全面的人群覆盖的话,贸然提升起征点,这不是个好事情。

每年缴纳个人所得税不走这样一个个人所得税的登记过程,如果让所有人都纳入这个体系,那从5000块提升到6000块,甚至说7000块,这都可以理解。

毕竟收入水平低于那个县的人,他不需要交税,他只是理论上被纳入了这个范围,高入这个阀值的才需要去交税,这个是合理的。

两会中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我们的影响

一、首先来看一下百度百科对两种政策的解读:

是不是有点懵?那我们来打个通俗的比喻。

比如你是个农场主,种植了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也种植了玉米,大豆,芝麻等经济作物。

货币政策就是调节农田旁边的水库。

干旱的时候就多放点水,雨水充足的时候,就少放点水,这样你种植的农作物就能得到充分的水分滋养。

而财政政策就是根据不同作物和农田位置等因素对水的需求。

决定哪块田多浇点,哪块少浇点,以达到整体收益最大化。

简单来说,一个是管市场上钱多钱少的,另一个是管这个钱放出来之后,要什么使用的。

二、再来看一下两会中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描述:

总结一下:2022年货币政策继续稳健中积极,财政政策继续积极中平稳。

(这句有点绕,但是你能分辨出青椒炒肉和肉炒青椒的话,应该可以理解了)

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影响:

1,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步积极的话,就会形成一个相互加强的效果。

比如两个都是积极,那么房价和股价就会一起涨。

2,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同步,比如2022年,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积极。

市场上的钱更多,但是项目数量没有那么多。

这么多的钱,总要有个去处,则资金容易往金融市场流动,从而推高金融资产的价格。

3,如果都是消极的话,那么就是觉得经济过热,得踩刹车了。

市场就会遇冷,普通人做投资的时候,就要以注意风险为主了。

税收优惠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1、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创新成本是与创新有关的各种投入,包括人力成本、资金、设备等。

税收可以通过资金的形式影响其中的每一部分,对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可以影响到人力资本成本,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可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经济利益,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可以影响到设备的折旧额,而以上这些都是以现金的形式来对企业产生影响,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2、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预期收益。

创新是指企业发现行业战略定位空间中的空缺,填补这一空缺,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大众市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由于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往往成为制约企业进行战略创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既定的风险条件下,人们往往追求较高的期望报酬率。

而税收损失在税前能够扣除或者按一定比例能够减免,将减少企业战略创新风险,提高企业预期收入,企业就会积极进行战略创新,并且有向风险大的战略创新投资转移的倾向。

关于两会税收政策影响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