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警告信的最后,亚马逊还表示:“调查期间继续调整商品曝光频率,需要大约30天时间来处理这些评论,并恢复ASIN的正常曝光率。”前面两点很好理解,该卖家的商品至少会被限流30天,违规评论将被一并删除。最让人难以捉摸的是第三点,何为“恢复正常曝光率”?一位资深卖家推测,ASIN的曝光率将被降到违规评论产生之前的状态,也就是说权重将会大幅度缩减。
在这种雷霆手段下,不少想要“顶风作案”的卖家,如同惊弓之鸟,也同样误伤了很多合规卖家。
导致lisiting被降权的诱因
首先,我们解读一下“降权”二字。
就是亚马逊有一系列的绩效考核机制,一旦卖家踩过了红线或者达不到标准,listing就会被降权。
卖家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流量和订单都瞬间减少了,关键词排名不断在下降,并且原本在首页的关键词要不就不见了,要不就排到了好几页之后,或者流量入口降级了,跟自己listing的关联的产品突然low了好几个档次。
那么,有哪些原因导致我们listing降权呢?
1、长时间断货
为什么断货会对Listing的影响巨大呢?因为在A9算法中,影响Listing排名的要素包括:
产品信息相关性、单位时间内的订单数量(A9算法根据排名的高低其算法统计时间周期也会有差别)、转化率等。2、突入其来的差评
当一款产品正卖的起劲,突然间新增一条差评,是非常影响其产品的后续转化,轻则让你的销量腰斩,严重的可能导致销量损失十之七八。
3、违规测评操作
平台禁止测评,但是很多卖家却都在小心翼翼的刷,因为不刷就没有流量,但平台强大的系统和大数据运算能力还是把相当多的测测评行为揪了出来。
一旦证实被降权,关键词被锁定、自然流量枯竭。无论你做何种努力,测评、站外、狂砸广告,依旧无济于事。仅能依靠广告出单,而且有些被降权的listing,广告也会被降权。
如何最大幅度避免lisiting被降权
有没有可以避免被降权限流的方法呢?接下来易小芽针对上述的诱因为大家提供比较好的解决途径。
针对长时间断货,卖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减少断货情况的发生:
1. 提早备货。把备货周期和发货时效、FBA上架时效结合起来评估;
2.采用多种发货方式结合的形式降低发货风险。每次旺季都会遭遇各种出乎意料的发货延误情况,所以卖家在发货中一定要结合多重发货方式,可以用空运专线和商业快递(DHL,UPS,FedEx等)结合发货,即便其中一种方式出问题,其他方式也能缓和替补。
3. 临近断货时,适当的提高价格。当断货已不可避免,卖家要及时提高产品售价,用价格来影响销量,同时,随着价格的提升,销售利润空间提升了,也是额外的收获。
针对突如其来的差评,卖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
1. 联系客户修改。和客户沟通时要注意语言语态,不威胁,不利诱,真诚的向客户道歉,争取得到客户的谅解,在邮件中给客户提出解决方案,退款或者补发。
2. 联系客服移除。卖家可以向亚马逊客服申诉,虽然平台客服未必会帮助解决,但如果言之有理,证据充足,也有被删除的机会。
3. 适当的方式安全增评。如果卖家有安全稳妥的渠道,可以适当的为自己的Listing 增评,以稀释差评带来的不良影响。
测评违规操作被降权,有两种解决方案:
1. 新建一模一样的listing,和旧的listing合并。这么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利用之前的review,又可以去除降权的影响。
第一步在后台管理库存那里找到被降权的ASIN,点击编辑,复制到新ASIN,在新的编辑页面创建新listing,图片一模一样,文案一模一样,就sku和upc重新弄。创建完成后,后台请求合并。
2. 找服务商翻新listing,但是这么做会导致review没有了。如果review不多,那么翻新listing也可以。
针对此次“降权限流”的事件,相信卖家在以后的运营中会更加谨小慎微,虽说电商行业测评是常有操作,但它也如同一把双刃剑,获得大量流量的同时,也伴随风险,稍有不慎Listing就被降权。合规运营,精细化运营才是解决之道。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