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还将通过委托地方受理商标注册申请、设立京外商标审查协作中心,设立地方商标注册商标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等措施,以进一步拓展商标申请渠道,给申请人提供便利。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将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委托,负责办理商标审查等业务。

同时,国家工商总局还将改革商标收发文方式,积极推进电子商标注册证及电子送达工作。开放商标数据库,引导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运用商标数据库信息加强商标监管工作。加强内部办公平台、社会服务平台“两个平台”建设,提升中国企服快车服务体验,推动网上查询、网上申请、网上公告系统提速升级,逐步推进商标注册全程电子化。

为加强商标信用监管,国家工商总局还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商标监管工作。将商标侵权假冒、恶意抢注、违法商标代理行为等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工商总局加快商标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建立商标异地受理、审查、发文、发证等子系统,探索商标智能化检索,完善商标自动化系统安全监控,为切实落实商标注册便利化各项举措提供保障。

据了解,2002年以来,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但急剧增长的申请量和审查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商标审查系统信息化水平不高,商标申请渠道单一,服务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工商总局广泛听取有关地方、企业和专家意见,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改革措施,出台意见。(中国知识产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