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天大楼到风情街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不仅改变着城市景观,也见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壮大的建筑业更是带动大量关联产业蓬勃向前。
近日,安徽省出台“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要坚持转型升级,推动安徽由建筑业大省向建筑业强省迈进,凸显“安徽建造”品牌价值。
优化结构布局全产业链
作为支柱型产业,建筑业在安徽实现了怎样的发展?一组数据展现了安徽省建筑业亮眼成绩和硬核实力。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6万亿元,年均增长10.5%;在外省完成产值0.95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51.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1万亿元,占全省GDP的9.4%;累计完成税收1287.2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8.9%。
其中,2020年,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9365.12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32.7亿元,分别是“十三五”期末的1.64倍和2.37倍。
虽然安徽省建筑业发展形势喜人,但仍有不少短板。
业内专家坦言,建筑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比如,目前多数建筑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劳动生产率偏低。
综合型、专业型企业相对较少,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同时,一些建筑业企业转型发展意识薄弱,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发展存在“散、小、弱”的问题,对人才吸引力不足;满足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一体化业务模式需求的高级管理与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缺乏国际化以及适应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全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升级。
“‘十四五’时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期,也是全面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全省建筑业企业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鼓励优势企业创办建筑科技产业园,孵化技术创新企业;鼓励中小型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培育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
加大培育力度的同时,也要大力引进优质企业落户。
安徽省将制定激励政策,对总部迁入的建筑业企业,迁入地政府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或补助,优先解决企业落户所需的生产、办公、仓储、员工公寓等建设用地,对其过渡性办公用房、人才引进落户和住房保障等予以支持。
引导和推动省外知名大企业集团与安徽省优势建筑业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通过战略合作打造行业龙头,形成安徽省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新型建造 构建智能绿色体系
新年伊始,合肥市新站高新区毓秀雅苑小区业主们领到了新房钥匙,这里的房屋与其他小区不同,采用的是装配式建造方式。
据了解,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住宅楼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预制装配率60%以上,室内全装修标准交付,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等方面优势,结合智慧工地、BIM等信息化技术,先后获得“全国AAA工地”“全国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二星”等奖项。
建筑业转型升级,要积极推广新型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方式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将以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政府投资居住项目为切入点,分步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水平构件、竖向非承重构件、竖向承重构件技术体系,着力提升装配率。”该负责人表示,倡导轻钢结构、木结构在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园林景观、仿古建筑项目中的应用。
力争“十四五”实现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以上,全省培育50个以上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5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产能达到5000万平方米。
安徽省“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探索建立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等要素,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
推进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
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在建造全过程中的集成与创新运用。
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应用,引导企业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发面向建筑领域的应用程序。
加快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建设,积极实施工程管理“智慧化、信息化、标准化”,提升质量安全整体治理水平。
同时,江淮大地上的建筑还将更“绿”,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深入实施绿色建筑推广行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建成绿色建筑,高品质绿色建筑比例稳步提高,建筑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绿色建材应用比例逐年提升,绿色建造和绿色建材应用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科技创新 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们自主研发的有釉面发泡陶瓷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轻质石材,可以实现保温和装饰一体化,施工更方便。
同时,材料不吸水,保温性能也更好。”合肥一家材料企业负责人表示,该产品拥有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鉴定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要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工艺,积极申报专利和工法。
积极研发低碳建造工艺、技术和材料,围绕BIM(建筑信息模型)、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筑生态与环保技术等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和优化、新型传感感知、工程质量检测监测等核心技术。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也要求,要发挥建筑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中的独特优势,紧抓“一带一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绿色经贸合作机制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主动布局境外重点区域市场。
密切跟踪我国多(双)边经贸框架协议,推动全省建筑业企业承接框架协议下建设项目,支持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全省推动的境外经贸园区工程建设。
建立健全统一协调机制,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属地化经营水平,不断增强安徽建筑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招标投标方式、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建筑市场监管等,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力争到2025年,全省建筑业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建筑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10.5%以上,建筑业入库税收占全省入库税收10%以上,百亿元以上产值建筑业企业数量达到30家。”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
数据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