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鹿角巷大陆地区品牌负责人在朋友圈晒出第43类商标注册证,配文“太累了,这两年”,道尽个中辛酸。
按照商标分类,第43类主要提供食物和饮料等服务。该大类共分为6个群组,其中4301群组提供餐饮、住宿服务,餐厅、咖啡馆均在此群组下。对于鹿角巷来说,第43类是必须注册的商标大类。
而鹿角巷拿下这件商标却历经辛酸。鹿角巷在2017年就提交了商标申请,但因为“商标近似”问题而屡次遭到驳回。
在这期间,有2000多个公司、个人申请了5000多个鹿角巷商标,造成了一种现象级的商标抢注事件。熬了一年多,2019年3月,鹿角巷商标进入公示期,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万万没想到收到13家公司的异议。又经过半年多的搜集取证达标,鹿角巷才真正拿到属于自己的商标。
虽然鹿角巷终于拿下了至关重要的第43类商标,但是鹿角巷已深受山寨指控,而在两年多时间内,对鹿角巷最大的伤害,除了商誉损害、品牌侵蚀,还有真金白银的硬成本:单单维权、打官司,前后花了一千多万。
一直“被山寨”的鹿角巷不仅品牌商誉受损,门店布局速度也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了关店现象。鹿角巷联企服快车始人王政扬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鹿角巷大陆门店有130家,其中部分门店遭“山寨围攻”被迫关闭,今年的门店数量出现了个位数负增长。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鹿角巷未能早早做好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
我们在《因不重视商标保护,喜茶、鹿角巷、答案茶这些网红茶被山寨“吊打”》一文中谈到过,“鹿角巷”第43类商标最早是其创始人邱茂庭在2017年申请提交的,但是在此之前鹿角巷早已在大陆地区走红,这才导致鹿角巷商标被疯狂抢注。
而事实上鹿角巷的创建时间是2014年,试想如果在品牌创立之初就提交商标注册申请,那么最晚2016年鹿角巷商标就能注册成功,后期“鹿角巷”商标遭疯抢和山寨的情况可能就不会出现了,至少维权起来也没那么难。
从鹿角巷商标事件可以看出企业不注重商标注册的危害就犹如庄稼地里的蛀虫,百害而无一利。
1、不注册商标,其使用人也不享有商标专有权利。因此未注册商标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能形成工业产权。所以也不能成为使用人的无形资产。简而言之,在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只有注册商标才是工业产权,只有注册商标才能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2、未注册商标容易被他人抢先注册。若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则不仅是企业要丧失商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且还会反过来被商标抢注者起诉商标侵权,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使企业苦心经营的品牌信誉和声誉受损。比如说Telsa成拓速乐,联想商标由“LEGEND”变成“Lenovo”,全聚德商标、大宝商标、长虹商标、老干妈商标等等也都经历过别抢注。
3、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无从得到保障。过去的假冒化肥、农药、种子行为,使农民深受其害,人们对这种坑农害农行为无不义愤填膺,投诉、上访络绎不绝。商标专用权得不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4、企业失去拥有的市场份额。消费者因受假冒之害,"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购物信任危机会由此而生,不愿或者不敢再去购买商标被假冒过的商品。这就会使正宗产品企业雪上加霜,市场丧失殆尽,无法扩大再生产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
5、商标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商标与其他知识产权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虽然“内容”很重要,但消费者只能通过“形式”认知“内容”。“创新的成果在市场上获得认可,体现其价值获取回报,就一定要注册商标,这样才能让消费者记住你的产品和服务,进而积累商誉,提高价值。”
事实上不注重商标布局和保护的企业不止鹿角巷一家,我们在《盘点那些在商标问题上吃了大亏的网红餐厅》一文中也为大家分析过那些在企业创立之初因不注重商标注册和保护而吃了大亏的网红餐厅,有鲍师傅、小龙坎、日日香、喜茶等等。
一个小小的商标,就像是一把悬挂在餐饮人脖子上的利剑,一个不小心,运营了多年的品牌就成了别人的“嫁衣”。企服快车知识产权平台,作为创业企业,尤其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提前做好商标布局和商标注册工作,避免品牌爆红后,自己苦心经营的品牌,一朝就被别人摘走了果实。不仅收入蒙受损失,还有可能面临经济纠结的风险。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