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上运动员刚夺得金牌,几天后其姓名便赫然出现在商标申请注册名单中;名人在商业活动中一炮走红,其姓名亦第一时间被抢注商标;电商平台上,恶意注册商标成为热门生意……近年来,恶意注册商标行为屡有发生,已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这种以攫取或不正当利用他人市场声誉的商标恶意注册行为,不仅侵犯了被注册者的姓名权及其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商业环境和市场秩序,影响恶劣。
在此语境下,通过系统治理方式给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画上“休止符”,可以说是正逢其时。
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屡禁不绝,甚至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恶性循环,直接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
2017年4月,原国家工商总局将商标注册费从每件600元降为300元。
虽然此举有效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但也在无形中为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开了口子。
由于目前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对于恶意注册的界定仍未明晰,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违法成本太低,即使被认定为恶意注册,其法律后果仅是驳回注册申请或是宣告注册的商标无效。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权利人维权则要付出比恶意注册者违法成本更高的维权代价,这也从侧面助长了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蔓延。
从本质上讲,部分商家或自然人恶意抢注商标成瘾,源于诚信的缺失。
针对这种现象,理应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采取失信惩戒措施。
由于我国商标注册领域尚未引入信用惩戒机制,恶意抢注者即使抢注的商标被驳回,也无需在实际生活中承担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
因此,为了遏制恶意抢注商标行为,需要尽快在商标注册领域引入信用惩戒机制。
令人担忧的是,商标恶意注册已经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条,一些参与其中的代理机构和电商平台在利益驱使下,罔顾诚信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主动迎合恶意注册者,企图借此分得其中非法利益的“一杯羹”。
因此,对于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治理,不能仅凭某个方面的单兵突进,以求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是应该全面统筹、系统管理。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治理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只有坚持系统治理,全链条斩断商标恶意注册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才能实现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此次出台的《方案》强调要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予以系统治理,其用意正在于此。
此番出台的《方案》,对治理商标恶意注册行为从政策法规的健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的高效顺畅与统筹协调的有力有序和信用惩戒等多个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画出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浓墨重彩地体现了系统治理的导向。
相关部门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不折不扣地让《方案》确定的部署应声而落,用“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治理效果,给商标恶意注册画上“休止符”。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