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品牌强市建设步伐,海门工商局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商标战略提升工程”,在全市培育13名商标战略服务能手,培训130名

村官熟悉商标战略知识,服务1300家企业实施商标战略。

通过能手培育、村官培训和帮扶企业等工作,在基层商标监管人员和广大村、镇管理人员中树立商标战略服务理念,提升商标战略指导水平,建立一支面向企业、覆盖农村的商标战略人才队伍,在广大企业中形成一批支撑品牌强市建设的骨干力量。

培育13名商标战略服务能手。

由监管科和每个基层工商分局各推荐一至两名商标监管骨干,通过培训、考试和商标战略服务竞赛活动,确定13名“商标战略服务能手”,并颁发证书。

服务能手要达到精通商标法律法规知识和商标战略知识,熟知辖区内商标发展的基本数据,掌握辖区内高知名度商标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商标使用情况,建立辖区内创牌企业、地理标志培育库和“三名商标”企业数据库,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解决企业在商标申请、运用、保护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培训130名村官熟悉商标战略知识。

发挥市商标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30名素质好、能力强、服务佳的大学生村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商标战略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通过普及教育,建立一支以大学生村官为骨干,具有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的品牌富农、品牌强企商标战略服务人才队伍,指导农村组织、种植大户、养殖专业户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以及村辖区内其他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扶持农业产业实施品牌化经营。

服务1300家企业实施商标战略。

结合我市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组织商标战略服务能手、大学生村官,深入全市1300家企业,分类开展“商标战略进企业”系列服务工程。

实施“注册先行”工程。

广泛开展申请商标注册专项服务活动,围绕企业登记、变更、年检等工作,加强申请商标注册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产品未出商标先行的意识,力争新开业登记生产型企业商标申请达100%,服务型企业商标申请达80%以上,产品出口型企业商标国际注册申请达80%以上。

实施“二次创立”工程。

切实开展驰、著、知名等高知名度商标企业专项服务活动,在提升品牌综合竞争能力的同时,重点引导这些企业开展以构建完整的商标权体系为核心的自主品牌“二次创立”。

围绕其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开发的需求,加快商标权的延伸和拓展,指导其多品种、分类别、跨国界分别注册主商标、联合商标、防御商标,形成集运用、保护、储备于一体的商标权力体系,使其成为我市实施商标战略的中坚力量和示范企业。

实施“品牌复兴”工程。

深入开展“老字号”商标复兴专项服务活动,立足地域经济特点和实际,对“老字号”商标注册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老字号”商标台账,及时开展品牌挖掘和维护工作。

对未注册的积极协助其完成商标注册工作;对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指导其对原有商标进行正确使用,防止商标资源和价值的闲置或流失。

实施“三权统一”工程。

大力开展“商标、字号、域名”三权统一专项服务活动,力争使90%以上高知名度商标企业、重点培育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变更企业名称、重新申请商标、商标转让或提出商标异议、争议等法律程序,逐步实现商标、字号和域名三权统一。

实施“品牌富农”工程。

着力开展商标战略进乡村专项服务活动,引导农村组织及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使用注册商标,创立农业品牌。

实现“一村一商标”,即:村村有农产品商标;“一乡一品牌”,即:乡乡有高知名度农副产品商标;“一特一地标”,即:每个特色农产品都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一产一订单”,即:

规模农产业实现品牌订单经营。

实施“品牌连锁”工程。

大力扶持驰、著、知名商标生活服务业企业以“品牌连锁、品牌管理、品牌加盟”等形式开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品牌连锁企业,开展品牌连锁经营。

实施“三名商标”创立工程。

加大创立高知名度商标培育和扶持力度,完善高知名度商标发展机制,实行储备制,建立创牌储备库。

对重点培育企业实行上门辅导,专人帮扶、全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