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是福建省厦门市的著名景区,而产自于厦门的传统糕点——馅饼也闻名遐迩,成为厦门特色小吃的代表之一。
厦门鼓浪屿食品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生产“鼓浪屿”牌馅饼,先后被原轻工业部、商务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优质奖”、“福建省工业品博览会银质奖”和“福建省优质产品”,2012年9月被评为“厦门老字号”。
由于众多商家争相在馅饼包装上使用“鼓浪屿”,针对“鼓浪屿”商标使用的争议也日渐频发。
近日,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涉“鼓浪屿”传统老字号商标侵权案作出宣判,判决厦门一家公司停止侵权行为。
从1983年始,原鼓浪屿食品厂在其生产的馅饼等食品上使用“鼓浪屿”商标,经过多年的宣传和销售,“鼓浪屿”牌馅饼及糕点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
2001年及2005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该厂注册“鼓浪屿”商标(注册号分别为第1571341号和第3847042号)。
后经企业变更等原因,曾某于2010年6月受让了上述“鼓浪屿”商标,并授权厦门兴茂公司独占使用。
厦门兴茂公司在承继原先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对原先产品包装也做了大幅度改动,与众多同类竞争产品包装区别。
2013年4月,兴茂公司发现市面上由誉海公司生产、东本公司销售的馅饼包装盒上突出使用了“鼓浪屿”等文字,产品包装盒规格、内外装潢、款式和图案等与自己的包装盒类似,并且产品描述为“鼓浪屿馅饼按照传统工艺和配方精工细作而成”,容易造成消费者难以区分的情况。
兴茂公司认为,誉海公司与东本公司均侵害了兴茂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遂将二者告上法庭。
誉海公司答辩认为,“馅饼”是商品的通用名称,“鼓浪屿”是地名且在同行业被广泛使用,因此在包装上使用“鼓浪屿”三字是厦门馅饼行业的通行做法,是依惯例的合理使用。
商标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有关商品的通用名称及地名。
同时,兴茂公司所使用的商标是“鼓浪屿”而非“鼓浪屿馅饼”。
自己在包装上使用“鼓浪屿馅饼”并未侵犯到原告的商标权益。
东本公司答辩补充强调,自身进货来源及销售行为均合法,不存在过错。
法院查明,誉海公司产品包装均为长方形翻盖式礼盒,质地是硬牛皮纸,但因外观设计上存在差异,共使用过两种版本:在一个版本中,外包装上书三行文字,一竖行是“传承经典纯手工制作”,第二竖行和第三竖行构成“鼓浪屿”、“馅饼”,其中“鼓浪屿”三字分外显眼;在第二个版本中,同样在外包装上书三行文字,一行书写“馅饼”二字,字迹明了;第二竖行是“鼓浪屿特产”,第三竖行是“传承经典纯手工制作”。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对通用名称、地名的使用应当是“正当使用”。
虽然“鼓浪屿”是十分著名的地名,“馅饼”也是食品行业的通用名称,但在誉海公司所使用的一个包装盒版本中,“鼓浪屿”和“馅饼”在盒盖正面呈现为分开、各自独立的两行,可见被告并非将“鼓浪屿馅饼”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用,而是特别突出了“鼓浪屿”三个字。
从整体上看,“鼓浪屿”三个字在馅饼盒外包装中处于居中、显眼的位置,消费者购买时极易对产品的来源与原告产品产生混淆和误认,侵害了原告享有独占使用权的商标“鼓浪屿”。
而在第二个版本中,誉海公司使用的是“鼓浪屿特产”字样,五个字连为一个整体,没有将“鼓浪屿”三个字单独突出使用,并不会导致消费者购买时将被告的产品误认为是原告的“鼓浪屿”牌馅饼。
虽然兴茂公司是注册商标“鼓浪屿”的独占使用权人,但同时鼓浪屿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名,根据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原告并不能禁止其他人合理使用作为地名的“鼓浪屿”。
因此在第二个包装版本使用上,并没有侵犯原告享受的商标权利。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