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创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16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18.1%。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60万件,占发明专利总有效量的38%,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4月,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举办知识产权周,对为公司知识产权发展有贡献的研发人员进行表彰。这家成立9年多的科技型企业,累计获得企业软件著作权及专利超200项,涵盖机器学习、隐私计算、人机协同、多模态等领域。
“专利发明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企业发展,也服务于企业发展。”百融云创首席执行官张韶峰说,“我们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要以‘专利池’建立技术‘护城河’。”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排名前三的技术领域,分别是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基础通信程序,分别同比增长56.6%、38.2%和26%。数字技术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也增强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国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拥有量占比为70.9%。利用国内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本土创新力量快速崛起,国内头部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创新主体对加强相关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通过修订审查标准、优化审查模式等措施,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加强相关专利保护。比如,针对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发明专利申请,在《专利审查指南》中增设专节,增加权利要求保护方式、扩大专利保护客体、明确创造性审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