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月份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伦敦这样做过了。而在今年9月,优客工场(UrWork)又被 WeWork 给起诉了,依然是因为名字像,只不过这次是在 WeWork 总部纽约起诉的。
联合办公的模式是公司签下长期租约后,将场地进行改造,划分为不同空间,以工位或者办公室为单位出租给自由职业者、创业公司等等,按周或按月收取租金。2010 年成立的 WeWork 如今已经在 17 个国家做生意,迄今为止获得 88.5 亿美元融资,估值 200 亿美元左右。
和中国很多联合办公空间一样,优客工场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毛大庆于2015年从万科辞职,成立优客工厂,模式与 WeWork 类似,不过优客工场与 Wework 还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会选择部门入驻的公司进行投资,按照毛大庆的说法,在过去一年多里他们花了一亿两千多万在投资企业上。在一月完成 B 轮融资后,优客工场的估值达到了约 70 亿元。
在去年7月份,WeWork 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优客和 Wework 成为竞争对手,而且这两家都在努力占领海外市场,竞争并不只局限在中国,今年七月,优客工场入驻新加坡,而且计划在伦敦、纽约都开出联合办公空间。
Wework 和优客的首次战争就“爆发”在今年七月,Wework 在英国以商标侵权为由起诉优客工场,,理由是Wework 认为Urwork这样的名字会让其他人将优客工厂误认为 Wework,WeWork 如此解释起诉的理由:
“WeWork 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来打造一个在全球范围都有辨识度的品牌。我们的名字是独特的、著名的,它是珍贵的资产,是公司的骄傲,而且代表了我们会员重要的生活方式选择。”那么,你觉得像吗?
而这次纽约的起诉和伦敦的大部分内容一致,依然是商标侵权,Wework在此次递交的申请中提出,两家公司名称大小写相同,都是两个字母加上“work”这个次的模式。并且认为他们认为 UrWork 手机 app 的 logo 和图标都抄袭了 WeWork。
对于Wework列出的种种证据,优客认为,优客工场的URwork 商标并不存在任何对 wework 商标的侵权行为和事实,“URwork 的核心在于 ‘UR’,work 则是开放性的公众词汇”。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优客工场的声明中,他们使用的名称是“URwork”,但用“urwork”进行搜索或者是英文媒体的报道中,优客工场的英文基本都是“UrWork”,连 Serendipity Labs 与优客工场合作的新闻稿也是如此。
在上次被起诉之后,毛大庆说有数百家初创企业的名称都用“Work”作后缀,他相信 WeWork 在伦敦的诉讼将会被驳回。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