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赖政策的东风,“双创”时下是个热词,“创业潮”、“创新型产业”这些术语也是炒得耳熟能详,人尽皆知。而与创业相反,“知识产权”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却坐了多年的冷板凳。所以两者碰撞在一起的后果往往是:
在创业者热火朝天地攻城略地、开疆拓土时,却常常因为商标争议纠纷而被泼一盆冷水。尤其是商标问题,微信、苹果等大牌都吃瘪过,更别说才起步的创业型企业了,不少人都栽在上面过。商标真的是创业型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吗?对于高速发展中的双创企业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该怎么做才能不让自己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付之东流,不让自己努力赚的钱成为给别家企业的赔款呢?
创业公司容易遭遇哪些商标争议纠纷?
1、产品上市之后,尚未注册商标,导致被抢注
“快”是在互联网时代创业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有时候发展过快,就容易发生有的企业在产品发布之后还没有申请注册商标的情况。
这样会导致该企业商标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容易被竞争者或别有用心的人盯上,抢注其产品所使用的商标。
因为创业公司很难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在该商标申请日之前,其商标通过长期广泛的使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从而可以将这种抢先注册的商标异议成功。
所以这种事情发生后,通常创业公司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联系到在先商标的申请人去协商转让,支付高昂的转让费,或者放弃该商标,启用新商标。
从创业的角度来说,这两种结果都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2、商标、LOGO的版权归他人所有
创业公司在设计LOGO或者文字商标之前,很有可能委托他人设计,有的是企业的员工,这时候对该LOGO和文字商标的版权没有约定,这样版权就不是归公司所有,而是归设计人所有。
因此,创业公司申请商标或者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侵犯他人在先著作权的风险。
3、“买”的logo可能导致无意侵权
这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类似,但主要是指向受托方“购买”LOGO设计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托方机构不够专业,随意从网上盗用图样供买家挑选,或者创业企业没有和受托方签订相应协议,约定版权权属并进行版权登记的话,
轻则商标不能注册成功,重则很有可能陷入漫长的著作权纠纷之中去。
除此之外,创业公司还容易遭遇到一些因为疏忽而导致的商标问题,如:
1、商标注册不及时,产品上市才发现做不了商标
这种情况主要是创业公司经营者本身缺乏商标先行的意识,也对商标注册缺乏了解,认为只要随意取个名字就能进行注册,所以一直拖到产品上市,才发现原来商标注册遵循“在先原则”,他人近似或相同商标申请或注册在先,自己的标不能通过审核,届时反而影响自己的商业计划的实施。
2、选择商标不谨慎,导致被驳回
商标申请因为“近似或相同申请或注册在先”被驳回,这是审查时的“相对理由”,商标法还规定了商标不能被注册的“绝对理由”,一旦触犯这些商标禁用条例也会被无情驳回申请。
而这些专业知识未必是创业公司经营者有所储备的,很有可能加入一些禁用元素后,再去进行商标申请,随后开始使用该商标并进行大量广告推广。
等到一年后,才被告知商标没能注册成功,驳回复审也很难通过,前期付出的推广努力和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效益只好付诸东流。
创业企业的商标保护为什么重要?
因为创业型企业不比已经站稳脚跟的大中型企业,即使因为商标问题造成损失,也有能力快速补救,不至于全盘皆输。相对于发展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创业企业陷入商标纠纷这个大坑,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惨痛的:
1、产品被迫下架。一旦企业被起诉商标侵权,最直接的伤害往往是产品或服务在纠纷解决之前不能再上市售卖或上线使用。
2、更换品牌名称会导致创业型企业的品牌经营功亏一篑。当企业商标侵权被坐实之后,最容易被想到的解决方式之一就是改名,然而更换名称给企业的伤害是长久以来在品牌形象上的投入打了水漂不说,还可能面临着被消费者或用户质疑信誉。
3、企业在商标纠纷中败诉之后,面临的另一大伤害则是巨额赔款。侵权受害者索要赔款是理所应当的,而国家近年来也在强调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商标纠纷的赔偿金额越来越大,轻则十几万重则上百万,这么多的赔偿金对于还指望拉投资的创业企业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有太多血泪案例证明了品牌从来无小事,商标更是大事中的大事,一个疏忽大意,商标引发的纠纷就能让企业欲哭无泪。只有从一开始就谨小慎微,才能避开日后巨大的伤害。
创业企业如何避免落入商标纠纷的大坑呢?
1、增强商标保护意识,做好保密工作。
首先要意识到商标是品牌建立的基础,没有商标,一切免谈,一定要先注册商标,再投入产品生产或业务开展。
其次,创业公司在推出新的商标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保密措施,应控制商标名称、设计图样的知情人范围,避免公司内部无关人员或者公司外部人员知晓,并要求核心员工、外部设计师等知情人员遵守保密义务,以防止商标被别有用心者抢注。
2、商标“全副武装”后再上阵。
创业企业在产品上线或业务开展之前,应提前做好商标的全面申请工作。此处的全面申请是指要搞清楚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哪些商标申请类别、哪些是核心的商标类别、是否需要多种元素组合的商标、又需要在哪些国家申请等。
商标申请类别上一定要全面,全面覆盖公司现在和将来可能从事的业务类别,才能防止自己的品牌建立起名气之后,却被人打擦边球,在一些自己忽略的商标类别抢注商标,为自己的品牌形象、商标权益带来威胁。
3、因时制宜,不同发展阶段用不同的发展战略。
随着创业公司的发展,公司应由保守的商标申请策略转为更为激进的全面防御、四面出击的申请策略。
首先,从商标申请类别角度考虑,除了主要类别,创业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不断增加商标保护力度,增加辅助类别的申请。对商标抢注进行有效防御,防止品牌被稀释。
其次,从商标名称考虑,创业公司除将商品和服务所使用的具体名称申请商标外,还应将该等名称的谐音、变形、各种外文翻译等进行保护性申请。
最后,创业公司除了在已开拓市场的国内申请商标外,还应在商业规划中拟进入其市场的其它国家申请商标。
总而言之,创业公司应当在创业之初就把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申请商标,根据产品或者服务涉及的功能确定申请商标的范围。除了主要类别,创业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不断增加商标保护力度,增加辅助类别的申请,
对于高速发展中的创业型企业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让自己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付之东流,不让自己努力赚的钱成为给别家企业的赔款,重视商标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