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它是税务代理机构可从事的不具有鉴证性能的业务内容之一。

那么,税务筹划的定义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

1、节税

顾名思义,就是节减税收。

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政策导向性,采取合法手段减少应纳税款的行为,一般是指在多种营利的经济活动方式中选择税负轻或税收优惠多的而为之,以达到减少税收的目的。

就实质而言,节税实际上就是税务筹划的另一种委婉表述。

通常意义上,凡是符合税收立法精神的实现税收负担减轻的行为都属于节税,节税在一切国家都是合法的也是正当的现象。

2、避税

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或者其他不足之处,采取非违法的手段减少应纳税款的行为。

这是纳税人使用一种在表面上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但实质上与立法意图相悖的非违法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避税被称之为“合法的逃税”。

避税具有非违法性、策划性、权利性、规范性和非倡导性的特点。

3、逃税与偷税

逃税是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行为。

偷税,是指“纳税人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对偷税行为,税务机关一经发现,应当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构成偷税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逃税与偷税的概念基本相同,我国有关法条的规定中没有“逃税”的概念,一般是将其归入偷税的范围加以处罚的。

以上分析表明,节税属于合法行为,避税属于非违法行为,逃税、偷税属于违法行为。

节税是顺应立法精神的,是税法允许甚至鼓励的,是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避税是违背立法精神的,是不倡导的,也会招致政府的反避税措施。

在避税的情况下,纳税人进入的行为领域是立法者希望予以控制但不能成功地办到的领域,这是法律措辞上的缺陷及类似问题产生的后果。

避税可以被利用作为税务筹划的手段,但是随着税法的逐渐严密和完善,利用空间会越来越小;逃税、偷税是被禁止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当然,税务筹划也不是仅指表面意义上的节税行为,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服从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大化或股东财富大化。

因此,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应是企业利益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