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最近惹了大麻烦。近日,浙江杭州和宁波的两家公司联手将“滴滴打车”告上法庭,诉其商标侵权。
如今,网络打车软件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打车软件,不少打车软件也开始受到一些争议。近日,知名的
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就被告上法庭,经过了解,原来都是商标的问题。
从“嘀嘀”到“滴滴”
“滴滴打车”曾经命名为“嘀嘀打车”,可能这个名字至今仍是大家对滴滴的第一印象。2011年,宁波妙影电子有限
公司像商标局申请了“嘀嘀“和“Didi”商标,并于2012年成功注册,有效期至2022年5月。2013年7月,宁波妙影
将此商标转让给了杭州妙影公司。2012年7月,小桔科技将“嘀嘀打车”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但被驳回,目前仍处于
复核阶段。
2012年9月开始,小桔科技开始推出“嘀嘀打车”系列软件,并且迅速扩大知名度,发展一时无两,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
打车软件之一。
杭州和宁波的妙影公司认为,小桔科技未经同意便将“嘀嘀”用作其软件商标,实验中侵犯了他们商标权,要求小桔科技
赔偿8000万元并向媒体公开声明道歉。
2014年5月,小桔科技对外宣布,将“嘀嘀打车”正式改名为“滴滴打车”并向媒体表示此举纯粹为了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但不少业内人士一直认为这是规避商标侵权的缘由。
及早商标转让或能解决风险
虽此案仍未解决,但这的确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应该要坚持捍卫自己的商标权,杭州和宁波公司
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对于“滴滴打车”的侵权行为并没有视而不见,而是强烈捍卫,这也源于“滴滴打车”仍在多个场合使用,
侵权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滴滴”如果及时与妙影公司谈妥商标转让事宜,大大方方将商标转让到自己手中,或许就能免于商标侵权的嫌疑,
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不用落荒“改名”也能报以声誉。
来源:企博网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