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300多亿的全球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如何更好地应对市值只有4亿多的Sodastream公司的正面挑战?在价格、服务、质量等传统竞争手段无从下手,甚至失效的情况下,善用专利犹如一支奇兵,简洁、经济、杀伤力强。
专利具有传统的市场竞争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经常被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杀手锏使用。
而在有些竞争中,价格、服务、质量等传统竞争手段可能完全失效,专利则成为唯一、经济、有效的手段。
通常我们认为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会是百事可乐,但是有一天冒出来一家公司,同时成为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对手。
这家公司是Sodastream,总部位于以色列,它做的不是碳酸饮料,而是制作碳酸饮料的机器。
机器不大,所以可以买一台在家自己做可乐,而且口味完全自己调制,喜欢苹果味的就用苹果汁调,喜欢草莓味的就用草莓汁调,比起传统的碳酸饮料更方便、更人性化。
这家公司成立的时间比较早,一直以来定位为售卖家庭用的碳酸饮料机器,业绩不佳,几乎濒临破产。
后来,这家公司被私募收购,请来了原来在耐克在以色列的总裁丹尼尔·比恩鲍姆任CEO。
为了获得更大的增长。
比恩鲍姆上任后大大改变了经营思路,将Sodastream从狭窄的碳酸饮料机市场带入了碳酸饮料市场,并直接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作为竞争对手。
Sodastream公司主打环保和健康,直接针对可口可乐发起了极具争议性的营销宣传活动,比较有效的就是在闹市区竖起了硕大的笼子,笼子里装的是满满的喝过的碳酸饮料的瓶瓶罐罐,外面写了一段非常吸人眼球的文字-“1 Family. 5 years. 10,657 bottles and cans.”。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瓶子就放在了这些瓶瓶罐罐中,其对比的意味和表达的意思那自然是相当浓厚。
这下引起了可口可乐的不满,认为是对可口可乐的诽谤,于是给Sodastream发了禁止函,并在南非对Sodastream发起了诉讼。
当一家小公司与一家知名的大公司起纷争,显然对小公司来说在品牌宣传上更为划算,Sodastream就是聪明地利用了这一点。
这个事件自然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了广泛报道,从而引起了全球媒体的注意力,成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相比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动作就温和很多,市场先是传言百事可乐计划20亿美元收购Sodastream,但后来百事可乐予以了否认。
后来,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了绿山咖啡公司的10%的股份,以阻击Sodastream。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知道,由于Sodastream的碳酸饮料机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销售的碳酸饮料完全不同,想通过价格、服务、质量等传统竞争手段来解决竞争是比较难的,因为大家的竞争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基本上不具备可比性。
当然,就像传闻所讲的和可口可乐后面做的,也可以通过收购Sodastream或者Sodastream的竞争对手来解决问题,但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够经济。
我们可以尝试从专利的角度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即:
可口可乐公司围绕Sodastream的产品开发设计专利,比如组织人员研究Sodastream的产品,看看目前存在哪些缺陷,可能的改进方案是什么,未来可能会有哪些优化或者升级等,这样就可以围绕Sodastream的产品形成一批专利,当Sodastream的产品后续发展一旦触碰到可口可乐公司为Sodastream申请的专利时,可口可乐公司就可以通过诉讼控告Sodastream专利侵权来解决问题了,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更经济、有效,对Sodastream的杀伤力也会比较大。
通过这个案例给大家一个重要的启示,专利是用来给别人用的,而不仅仅是给自己用的,尤其是研究围绕竞争对手的产品事先部署相应的专利,然后通过专利来限制、打击竞争对手,有时对竞争对手会达到其他竞争手段,尤其是传统的竞争手段所不具备的打击和制约效果。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