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样到一个新闻:看新闻的内如,给读者的感觉是小米申请了一个新的专利,是sim卡和存储卡二合一的产品。让我们自信看一下内如:

读者会发现这是一个“外观专利”,根据简要说明中的设计要点,可以看到本专利保护的内如是“产品的形状、主视图中产品的图案以及两者的结合”。

也就是说,单纯从这一个专利的保护内如看,如果有另外一个产品,也实现了sim卡和存储卡二合一,但是另外那个产品的形状、产品的图案与本专利不同,那么另外那个专利也不侵犯这个专利的专利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这要从专利的类型说起。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

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1)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上面是专利法中对于专利类型的定义。可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属于“技术方案”,而外观设计专利不属于技术方案。所以,外观设计不能保护产品的功能,外观专利保护的范围在于美学设计而非技术方案,不具备技术性。

如果,针对sim卡和存储卡二合一的这种产品只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实对于这种兼容卡片,是没有什么保护性的。

现实生活中其实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些生活用品的制作商都号称有专利,给用户的感觉是非常有技术性的产品,但事实上,这些产品是否有技术含量,是否真的像他们号称的那样属于名列前茅的产品,还是要根据专利的具体保护范围来判断的。很多制作商只是用专利这个名头来欺骗用户而已。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号称有专利的产品宣传的时候,首先看产品制造商是否提供专利号,如果不提供,那么问题就比较大,如果提供了,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查询一下这个专利具体是什么专利。查询网站如下:

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给大众的免费查询网站。只要注册一下就可以实用了。可以让我们普通人也能够查询到任何一个已经公开的专利内容。

说回小米这个专利,小米是否拥有这个兼容卡的专利权,还要看小米是否取得了这个兼容卡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以及相关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很多技术型公司,专利布局做的很到位,会把产品的形状、结构、外观、制作方法、用途……等等方面都申请专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