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高等艺术院校创建党建工作品牌,其核心是立足学校的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统筹推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社会服务等工作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通的育人模式。
高等艺术院校党建工作的品牌化,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其自身的特色资源,提升现实和潜在的资源要素的品牌价值,促进党建工作持续创新,赋予其科学性和生动性,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轮驱动、齐抓互促。
一、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现状探析
为探析当前艺术类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现状,本文聚焦某综合性艺术院校,对其近3年11家专业特色鲜明的基层党组织申报的党建创新工作案例进行了文本分析。
(一)党建品牌构建初具雏形,有待进一步完善
通过对部分工作案例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已有3家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相关专业优势,积极搭建与党建相融通的互动平台,初步创建了3种各有特色的艺术思政品牌,占比27.3%。
例如,传媒学院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专业教学实践、艺术创作+思政教育融合”的新模式,搭建“追梦人”育人平台,并设立“追梦人”思想创播工作室,致力于红色影像作品、原创音乐作品等的创作与传播;工业设计学院党组织坚持“融合发展、砥砺创新”的党建工作理念,设立“启承空间”,探索党建引领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新模式;设计学院党组织秉承“艺术+思政”教育模式,创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公益性艺术思政创新工作团队。
(二)党建品牌培育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从案例中可以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定位与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忽视了其自身学科特色与优势,没有围绕学生团体制订党建工作计划。
例如,某专业性较强的学院虽然制定了“党建+艺术”的工作理念,但是实际工作的开展仍以政治学习、主题活动、实践参观为主,脱离了其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党建工作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党建活动主题分散,关联性与持续性不强
从案例中发现,很多学院党建活动的主题持续性不强,往往隔年就会更换,与先前主题没有关联性。
或者活动主题较为分散,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主打特色品牌,仅从现有的工作中总结特色和亮点,包装打造成所谓的党建品牌。
例如,某个学院提出“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党建引领+课堂思政、党建引领+社会服务、党建引领+非遗传承、党建引领+创新创业、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将党建融入学院的各项工作中,但是这样的主题过于分散,无法提炼出独有的党建品牌。
二、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立足专业特点,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工作理念,以专业引领为核心,积极创新工作路径,持续探索党建和业务深度融通的育人模式。
把党的思想教育内涵融入艺术教育中,积极创建多维度艺术载体,以艺术思维开拓党建工作思路,以艺术实践形式活跃党建工作形式,结合艺术实践平台拓展党建工作空间,搭建以党建为引领的艺术传播平台和党建与艺术的有效交流平台,形成相互融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党建+艺术”融合工作模式,推动构建党建工作特色品牌。
(二)创新工作载体,发挥新媒体矩阵优势
总结党建品牌成功构建的案例可知,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及对网络新媒体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与传统媒体、学校教育等信息传播相比,采取线上传播形式,能够让身处不同地方的党员同志和学生齐集一堂,共同学习。
线上活动形式自由,外界阻力小,具备即时性、高效性和跟随性等优势。
以“红色爱国底蕴文化”为内核、“全媒体”艺术形式为手段、创意传播为亮点,打造具有文化感召力与社会影响力的原创文化艺术作品,强化线上线下党员活动联动,更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
(三)融合传统文化,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艺术类院校在构建党建品牌时,要尝试将学生党建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注重通过对传统文艺的赏析及演绎对广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让学生党员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充分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对于提升其党性修养企服快车裨益。
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党建活动的品牌化来推动非遗传承,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新模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
(四)置身艺术实践,凸显党员作用
党建活动倘若站位不高,吸引力较弱,就会降低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党建的教育和引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艺术类大学生个性思想更加鲜明,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很难调动其学习热情,难见成效。
但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专业优势明显,活动能力较强,对于凸显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有浓厚兴趣。
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应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目标,以创新组织生活为切入点,注重课堂思政与艺术实践教学融通,将党员教育内容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下,努力激发学生党员作为实践主体参与组织生活的强烈愿望,让其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和感悟。
(五)配强思政队伍,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高等艺术院校建设党建工作品牌需要具备高效能的管理、高水平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并在教学、科研和服务质量上体现、提高育人的质量和水平。
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思政工作队伍、教师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的作用,配齐配强思政工作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授业行为,施展教师的教书育人和言传身教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在校师生反映的各种问题,提供服务保障,满足师生需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新时期,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新的机遇,高等艺术院校党委应强化政治引领,夯实组织基础,通过构建更多形象化、人性化、智慧化的党建品牌来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注重品牌化提升
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品牌谋划初期要做好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导向,学校党委应对基层党建品牌的立项与实施进行严格把关与考核。
基层党组织应注重梳理整合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现实做法和已有成效,将碎片化、零散化的成效亮点上升为党建主题活动,深入思考并通过反复实践来检验党建与业务的融合点,进一步提升党建品牌的理论高度,强化党建品牌的实践深度。
(二)注重专业的融通性
高等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制订计划,搭建平台,将党建元素融入艺术创作和专业教学。
将学科底蕴、文化传统有机转化为做好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为推进学院品牌专业建设和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与网络新媒体建设平台,健全支部长效学习机制,推动创新型党支部建设,激发党建品牌的活力。
(三)注重品牌的持续性
基层党组织应自觉承担起构建党建品牌的主体责任,探究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规律,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将党建元素融入师生课堂、社会实践、情感互动、课余生活的各方面,通过党建教学、师生联欢、艺术创作、现场访谈、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在持续而深入的党日活动中,引导全体党员增强爱党爱国信念,拓展党建活动内容的持续性、前瞻性和生动性,构建持续性的工作机制。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