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苏大英语在线微信公众号发表的311个学生原创作品为例,剖析了当代大学生把新媒体技术与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的兴趣点所在,探讨了在移动学习时代利用微信公众号发表学生原创作品、促进大学英语学习的现实性,揭示了信息技术平台服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原创作品内容分析
在已发布的311个以视频为主体的学生原创作品中,“中国特色文化英文教学”课程贡献了79个,占比25%,其他主要内容包括“写在苏大”51个、“配音”46个、“苏大朗读者”33个、“唱在苏大”26个、“课本剧”18个以及其他各种话题的原创作品。
在311个学生原创作品中,视频作品204个,约占三分之二,其次为音频作品,共56个。
视频作品分为三大类,即创作型视频作品,如小组合作的视频展示、vlog等;加工型视频作品,这些视频以趣配音为代表,原来的素材基本保留,只是替换声音;纪实型视频作品,如由任课教师或学生实况录像的课堂秀等。
二、中国特色文化英文教学
“中国特色文化英文教学”是苏州大学大学英语应用类国家精品课程的一门主干课程,不仅开设早,而且开设的次数也相对较多。
该课程团队率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小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学生原创作品。
这些学生原创作品绝大部分以视频作业的方式呈现,把语言学习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区域文化的传播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已在苏大英语在线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学生原创作品话题有“苏州园林”“苏州及各地饮食”“苏州丝绸”“苏州各类博物馆”“各地方言”“各地风俗”“传统节日”“昆曲”等。
同一个话题往往会有不同小组的展示,便于学生互相观摩、交流、点评,往届学生的作品还可以为应届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提供借鉴。
这些“用英语讲中国事”的学生作品,在彰显校本特色的同时,已经跨出了校门,为推介中国文化贡献了一分力量,是学以致用的典范。
(一)写在苏大
“写在苏大”很大一部分学生原创作品来自“新英语写作俱乐部”。
“新英语写作俱乐部”已经编辑出版Fun with Writing共11辑,发表学生作文372篇。
另有部分学生原创作品来自The Garden of Rhetorica(《修辞园》),以 Argumentative Essays为主,还有形式新颖的Group Diaries和Rhetorical Criticism,累计已经编发7辑204篇文章。
在苏大英语在线微信公众号上不但可以下载浏览所需的学生作文,而且可以提供18本编排精美的PDF版作文选辑(合计作文576篇)。
这种线上结合线下发表学生作品的方式,不同于常规意义上自动批阅的在线写作练习。
这些作文的作者大都得到过写作老师的当面指点,作文稿都经过多次修改,写作者无论在语言上还是批判性思维上都得到了提升。
这种新型的在线发表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对其他同学更是一种激励。
储量丰富的精选作文库,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也有利于本校和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二)配音、苏大朗读者和唱在苏大
“配音”“苏大朗读者”和“唱在苏大”是学生操练口语的有效方式,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原创作品以音频为主。
英语配音的稿源除了由任课教师积极推荐外,学生自主投稿也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学生使用比较多的应用是“英语趣配音”,该应用提供了大量剪辑好的精短视频片段,学生找到合适的视频素材后,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配音练习,用较短的时间即可输出配音作品,同时通过对比原版语音纠正自己的发音。
“苏大朗读者”版块的创意来自央视的《朗读者》节目。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朗读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现实中学生开口朗读的机会却不够多。
学生朗读的材料以教程课文和英文诗歌居多,还有少量的意蕴散文。
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录制了本人出镜的视频,这些视频作品推文浏览量大,学生点赞点评多,对其他同学具有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唱在苏大”收到的自主投稿最多,说明这是一种相当贴合学生兴趣需求的形式。
有些学生的发音、演唱都有一定的水准,推文的阅读量、点赞量和点评量在所有版块中都是最突出的。
(三) 课本剧
“课本剧”栏目已发表的学生作品主要是视频形式。
根据学习任务,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语言功底好的同学进行剧本改编,发音好又擅长表演的同学可以选择对话多的角色,媒体处理技术强的同学负责录制剪辑、配乐配字幕,其他组员可以负责取景、搜集素材等。
小组成员全员参阅,反复排练,最后递交成品分享。
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加上最终产品在线分享给学习者带来的获得感,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
“课本剧”的一部分是以课堂秀的形式展现的,学生课外编排好之后,课上在讲台上演示,成果是实况录像。
“课本剧”的另一种形式更接近于广播剧,即小组成员围坐在宿舍里,手机放在中间录音,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
成品是录音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表演时斟酌发音、语调、语气,不必像拍视频时那样有很强的表演成分,表演秀的成分有时会冲淡对语言的把控。
(四)学生自主投稿作品
除了上面栏目列举的学生原创作品外,还有一批是学生自主投稿的作品,以视频为主,内容体裁多样,因为不是来自任课教师的定制作业而是完全出于个人兴趣,语言表达或制作也许不甚完美,但是其新颖的观点或内容更容易吸引关注,浏览量更多。
例如,样本中有三个vlog,学生用手机真实记录了疫情期间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实况,辅之以英文解说。
学生记录和表达的是真实事件而不是凭空创作的英语操练场景,这类作品符合“用英语讲中国事”的趋势。
良性的“以发促学”机制应该是类似vlog这样学生自主投稿的作品。
三、学生原创作品技术手段分析
在移动学习时代,学生利用技术手段来支持语言学习是大势所趋。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学习能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印象苏州·昆曲》的小组成员骨干是一个语言功底扎实而又有一定媒体加工能力的文学院学生,其作品的片头片尾设计、文稿雕琢、英文发音、字幕和音乐及画面转场配置等各方面都堪称精品,可以充当该课程的形象片。
他们甚至还专门找了艺术顾问来指导。
制作该学习作品的收获绝非限于英语学业的进步,而是综合素质的提升。
“配音”版块绝大多数学生作品使用的是“英语趣配音”应用,还有少量使用的是“英语魔方秀”,学生根据需求和兴趣有效地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从海量的视频片段中截取资源和素材,促进英语学习;表现力较好的vlog视频制作多选用VUE应用或哔哩哔哩应用,因为有现成的模板,制作起来比较方便。
例如,在2020年春季,学生选择的比较合适的话题就有“宅家一日”vlog等。
学生只需专注于打磨台词,转场特效等都由应用软件完成。
除了苏大英语在线微信公众号推送学习作品外,还有的学生以自媒体的形式发表作品,如有的学生在喜马拉雅或荔枝台应用上开设朗读专栏,每天坚持朗读,录音发表,其他同学可以通过超链接访问点评。
四、结语
在苏大英语在线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本校学生的英语作品,把学生产出的作品当作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
在移动学习时代,以产出为导向,有效利用移动端积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给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做中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线发表不求学生作品完美,但求参与和投入,教学双方都可以感觉到并看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
若是一个集体的公众号能带动更多的师生踏上移动辅助教学的快车,外语教学的知行合一、学用合一的新景象必将到来。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