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作出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后,中央、地方各大媒体纷纷加紧探索融合之路。

其中,《人民日报》在积极推进新闻改革、不断提高办报质量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媒体,近年已由一份报纸转变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数百个终端的媒体集团。

目前,报社共拥有29种社属报刊、44家网站、142个微信公众账号、118个微博机构账号及31个手机客户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在微信、微博这两个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移动互联平台做了不少工作,成效可圈可点。

2015年4月,“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总阅读数3628万+,总点赞数71万+,新榜指数①1018.1的成绩位居中国微信500强之首,同时也在时事类公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排名第二到五位的分别是“央视新闻”和主打路况、生活情感的民生类公号。

截至5月初,其新浪微博粉丝亦高达3506.8万。

在大V衰颓之际,《人民日报》到底采用了何种战法,制造了一波波正能量的洪流,收获了“庙堂”和“江湖”的双重好评,在众多传统媒体仍向融合发展投石问路之际率先迸发新活力?这对其他传统媒体正在进行的媒体融合工作,又有哪些启示?

一、《人民日报》微信微博发展策略

(一)产品矩阵策略:官号、小号齐飞,网络影响持续扩大

《人民日报》微信产品丰富,组成矩阵闯江湖,实现了时政与民生并举,端庄与诙谐共存,较好地覆盖了各年龄段用户对信息的各种需求。

除官号“人民日报”外,其各个部门、社属报刊也都在积极开设或筹备开设公号,如“人民日报评论”“人民论坛网”“国家人文历史”“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等。

其中,“侠客岛”和“学习小组”是该报海外版的一个小团队做的两个公众账号,虽然团队人数只有个位数,且是大家在工作之余经营,但由于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这两个公众号在时事类排行榜上成绩喜人,“侠客岛”每篇文章能得到平均5万次的阅读,“学习小组”的平均阅读率是3万8千多次。

类似“侠客岛”这样的小号,注重观点输出,且常常从新奇的角度解读领导人新闻,吸引了很多粉丝。

这些公众号虽然也出自《人民日报》,但实际上并不代表官方立场,他们表达的尺度更大,一些官方不适宜表达的观点也可以利用这个渠道输出,成为舆论引导的新力量。

也正是由于其产品的“新、奇、特”,小号并没有和本单位的官号抢风头,而是在和“个人大V”展开竞争。

(二)语态转变策略:创热词、巧策划、重规律,打开新媒体味蕾

语态转变是《人民日报》亲近用户的重要策略。

与两年多前不同,《人民日报》现在在微博上已被看做是一个没那么令网友反感的媒体了。

其语态的变化甚至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题为《宣传2.0》的文章中引用了“习大大”的例子,认为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语言,让党宣的触角伸得更远。

2014年APEC期间,“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ycz frag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