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是近百年来电影史上两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件,电影至此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
尤其是当色彩与电影相结合以后,电影画面和影片的视觉表达效果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影理念的成熟、演进,色彩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与模拟,色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影语言,成为导演抒情表意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部成功的电影而言,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符号,是传达人物情绪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影片营造艺术氛围的重要手段。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他在电影中对色彩的运用的表达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等影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张艺谋对色彩的理解与把握,在他的电影中色彩不仅仅具有普通意义的自然属性,同时还肩负着特殊的情感与象征意义,本文将以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为例,具体分析其电影的画面色彩设计以及其中蕴含着的文化隐喻。
一、色彩与不同的叙事单元
电影《英雄》的叙事方式采用多视点叙事,分别选取了不同的主人公来对同一个主题的事件进行叙述和还原。
企服快车面,多视角叙事极大的调动了观众参与影片的热情,充分激发了观众的积极主动性。
另企服快车面,也给观众理解电影主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影片中却出现了一条非常明显的线索用意区分不同的叙事单元,即色彩的变化。
首先,色彩是电影《英雄》中区分不同叙事单元的重要依据。
《英雄》中由三个主人公讲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共同还原了事件的真相。
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情节的推进共划分为三个叙事单元,三个叙事单元分别从无名、秦王和残剑三个主人公的视角出发展开论述。
每个单元的故事由不同的主人公展开论述,出发点不同、情感基调不同,所以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存在着鲜明的差别。
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配以带有相应感情基调的色彩,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
而且,明显可以看出出现在不同叙事单元的色彩都是经过导演精心的设计、选择,带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比如,第一个叙事单元以红色为主色调,以无名向秦王讲述自己杀死三名刺客为主要内容,以红色来表现无名此时此刻内心的心境是最恰当的。
无名隐姓埋名十年,苦心练剑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来到秦国宫殿刺杀秦王,他的苦心积虑是为了复仇,而当这一天终于来到时,他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躁动的。
同时在无名编造的故事中残剑与飞雪之间因情感问题产生了纠葛,两人已经三年没有和对方说话,因此对于两个主人公来说他们的内心也一定是充满愤怒的怨恨的,因此事件中三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仇恨与怒火。
红色象征着暴力、血腥、嫉妒、仇恨,符合该叙事单元的主题。
其次,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能够唤起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是观影过程中引起观众情感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
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很多视觉经验,当这种视觉信息通过大银幕传递出来时就会刺激到观众的视觉神经,产生相应的情绪。
蓝色属于冷色调,在现实生活中提及蓝色常常与天空和海水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宽广、博爱、宁静、深邃,是人类不朽的精神的象征。
蓝色是第二个叙事单元的主色调,这个单元里是秦王向无名讲诉他想象中的故事。
在秦王眼里,残剑与飞雪都是江湖中讲究道义的英雄侠客,他们不会因为感情的问题而产生纠葛。
二人都是为了天下大义能够毫不犹豫牺牲自己性命的大英雄。
因而,无名能够轻松杀死他们的原因是他们愿意主动牺牲自己,成就无名,以此为无名赢得接近秦王的机会。
在秦王眼里残剑与飞雪是大义凛然的英雄,他们甘心赴死,将刺杀秦王的使命交给无名。
因而他们的内心是平静的,蓝色颇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境。
二、色彩与场景的搭配
电影《英雄》以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王的事件为蓝本改编而成,观众可以在电影中清晰的感受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底蕴。
但与历史事件不同的是,在这部电影里导演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括道家的思想、侠义精神等哲学思想,为了将这种内涵表现出来,导演充分利用了色彩这一美学元素,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视觉效果,而且为影片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不同于其它色彩,黑色是影片的主色调,是贯穿于影片始终的,多次出现在影片中。
影片中秦国的宫殿以及秦国士兵的铠甲装备都是黑色的,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肃杀和沉重的气氛。
影片最后,秦王和无名经过了一系列的较量之后,二人的心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名已经放弃了杀死秦王的想法,而秦王也引无名为知己,不忍下令杀死无名,但却又不能违背秦国的法律,迫于无奈之下下令杀死无名。
秦国的军队排列整齐,散发出气势恢宏,排列成整齐的方阵,给人一种悲壮和历史的厚重感。
然后,如黑云般密密麻麻的黑箭向无名射来。
在这里,黑色象征着死亡与离别,为无名的慷慨赴死营造出一种凄凉与悲壮的气氛,衬托着一个刺客最后的庄严与荣耀。
影片中的另外几个场景也显然是经过导演精心设计而成的。
比如,影片的第一个叙事单元中有一个场景,残剑与飞雪来到一片金黄色的胡杨林进行比试,金黄色的胡杨林与他们的红色衣服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画面非常唯美、绚烂至极。
残剑和小月死后,鲜血染红了胡杨林,与他们的衣服融为一体,变成大红色,飞雪孤单的背影逐渐淹没在一片红色之中,留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再如,残剑再向无名讲述自己和飞雪练字悟剑的那段时光时,以绿色为主,影片中出现了颇有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二人每天练字、悟剑,颇有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意蕴,这些场景设计都很有特色。
其次,电影《英雄》的色彩设计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影片中从人物的服装到具体场景的设计在色彩的处理的表达上都鲜明的打上了导演主观情感的营造。
而且色彩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渲染和强化影片的画面,而且能够充分的参与到电影的叙事中去,成为推进叙事进程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场景搭配以不同的色彩基调,充分发挥色彩的象征功能。
与此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刺激了观众的视觉,激发他们的联想与想象,以及对影片深层次内涵探索与挖掘的欲望。
出现在电影中的景物并非完全是客观的、自然的,而是经过了导演主观情感的熏陶。
最后飞雪得知无名刺杀秦王失败后,盛怒之下刺死了残剑,二人身着白衣,在黄土遍地的漠北沙漠里寂寞的死去。
在这里,白色和黄色的设计有着深刻的意蕴,白色是纯洁的象征,象征着高贵的灵魂。
最终无名放弃了刺杀秦王的计划,而残剑终于实现了自己心系天下和平的理想,了却了心愿,可以平静的离去,刺秦一事最终尘埃落定,整部电影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三、不同色彩的文化隐喻
成功的电影总是能够带给观众以启迪和思考的,《英雄》的色彩设计和表达是经过导演精心设计才呈现给观众的,这其中饱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色彩是一种情感化的视觉元素,能够在短时间内唤起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不仅如此,色彩还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隐喻,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色彩在满足人类审美需求的过程中也积淀了丰富的内涵。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由于文化习俗和语言习惯的的差别都与色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色彩所具有的文化含义可能会因为地域和文化的限制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比如东西方对红色的理解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红色在东方象征着吉祥、热情,而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的象征。
色彩在电影《英雄》中就有着非常重要的隐喻作用。
影片中传递出很多道家的哲学思想,道家中的五个神兽分别对应着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也正是出现在影片中的五种颜色,只有深刻的理解了这些颜色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对影片主题又一个深入的了解。
其次,色彩是表达情感和欲望最直接的手段,色彩在产生之初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情感属性,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约定俗成,色彩逐渐被赋予一定的情感属性,此时色彩在人们的心中就有了固定的含义。
当它出现在电影中时就能够引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观众类似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共鸣。
电影《英雄》虽然表面上讲述了荆轲刺秦的故事,但事实上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士为知己者死”“大音希声”“侠义精神”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最基本的文化原理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张艺谋导演选择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手段来阐释这些深奥的文化内涵,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色彩元素表现出来,在增强了影片视觉感染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文化内涵,使这部电影成为色彩运用的经典之作。
每一部电影都是导演主观情感的直接流露,影片中色彩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充分打上了电影导演的主观情感的烙印。
张艺谋导演在色彩的运用上能够充分糅合民族特色,将色彩的应用达到一种非常极致的状态,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