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校名及校徽获准注册商标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企服快车小编想起之前中国人民大学校徽商标因到期未续展而无效,遭他人抢注的事件。

很多高校已将校名校徽注册商标付诸行动。但如果只是把高校商标保护定位于商标注册,就错了。

高校商标保护还包括注册之后的使用、许可、维权等。

《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显示,我国排名前10位的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

对这10所大学的商标保护情况检索发现:从商标申请注册时间看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申请较早;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申请时间稍晚;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申请注册商标的时间则是2007年。

北京大学有360多件商标有效,上海交通大学280余件、中山大学250余件、清华大学200余件、浙江大学190余件、武汉大学180余件、中国人民大学100余件、复旦大学100余件、南京大学30余件。

申请商标的标志包括:学校全称、简称、校徽、知名建筑 等。

大多数高校商标保护的状况: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商标保护还算全面;知名度一般的学校,商标保护意识还十分淡薄,甚至有些学校至今未申请注册任何商标。

高校应如何进行商标注册?

《商标法》第四条的规定,高校有资格提出商标注册申请。

《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在先”原则。

因此,高校申请商标应及时、趁早。

高校注册商标应如何确定申请的标志和类别?

一般而言,高校的全称、校徽中可能会含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其他主体如果申请,从商标授权角度来看,很难通过。因此,高校全称、校徽遭到商标抢注的情况较少。

但不排除他人申请注册和校徽主体近似的标志。

简称是高校必须申请商标的标志之一,原因在于,简称使用的范围更宽、频率更高,且更容易被识别,更容易被抢注。高校遭遇的诸多抢注都和简称有关。

除全称、简称、校徽这些基本要素外,高校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将具有明显指向性特征的要素申请商标。

这些要素一般包括著名建筑、著名景点等。

如:北京大学的燕园、博雅塔、未名湖等。

这些指向明确且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要素的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很高,一旦被恶意抢注,可能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

高校要考虑在哪些类别上申请商标?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教书育人,注册商标时选择的核心类别当属第41类教育服务类。

但仅注册第41类远远不够,与教育服务有关的商标类别 还有第9类、第16类、第25类、第35类、第42类等。

如果高校偏重于某一类型的专业学校,如 农业类大学,其注册商标时还应考虑和农业相关的第1类、第5类、第30类等,医科类大学则应考虑和医学相关的第5类、第10类、第44类等。

对于综合类大学,建议对商标进行全类注册,最大限度降低商标被恶意抢注的风险。

高校商标保护除了注册,还包括注册后的使用、许可、维权等,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

从人大校徽商标因到期未续展而无效、校徽主体部分遭恶意抢注并注册成功的事件看出,人大缺乏对商标注册后的维护意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高校如何进行后续的商标维护?

1,应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2,要有一套知识产权管理规则。

3,应当与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

同时,一旦出现商标被恶意抢注的情形,高校应该予以重视,并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进行救济,主动维权,决不能对侵权行为持放任态度。

高校应树立商标保护意识,坚持走完每一个法律程序,穷尽法律救济手段,最大程度维护学校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