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运用创新的版权保护手段,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融合?这个问题成为了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3国际版权论坛的热议话题。来自国内外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强化版权保护,捍卫传统文化传承权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山东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分享了当地的民间文艺保护经验。据了解,该地正致力于搭建线上非遗商城“美非遗”,通过打造综合性的潍坊市民间文艺版权数据库平台,整合设计研发、版权登记、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推动了民间文艺版权产品的交易和转化。截至目前,商城已与400余名传承人签约,上线了240多个品种,超过5000种民间文艺产品。
文化与版权的关系密不可分,版权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版权产业形态蓬勃发展,不仅拓宽了版权的应用边界,也凸显了版权的更大价值。
近年来,我国版权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20年,中国版权产业商品出口额达3887.25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5.01%,并保持在11%以上的稳定比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版权保护被认为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金钥匙”,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共识。
来自澳大利亚的斯科特·莫里斯先生,曾是澳大利亚表演权及复制权协会前国际部总监。他从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角度表示,土著文化承载着澳大利亚独特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知识。保护其作者著作权是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最好呈现方式。他强调,随着澳大利亚社会对土著文化的认识提高,保护土著文化的作者著作权变得尤为重要。
澳门作曲家、作家及出版社协会主席高美士在论坛上详细介绍了葡语国家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强调了保护音乐传统及语言对于文化身份的重要性。他表示,葡语国家的传统音乐和文化是宝贵的财富,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能够为全球民众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并进一步加强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国际化进程、新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带动下,民间文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业态结构丰富多样,版权的市场交易体系与资产管理体系逐渐成熟。作为承载与传递价值的重要载体,版权在民间文艺商业化变现、品牌化运营、产业化融合中,成为个人、企业、国家掌握发展主动权和控制发展制高点的战略要素。
业界一致认为,加强民间文艺保护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途径。版权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创新手段,是促进民间文艺传承和利用的重要支撑。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指出,多业态文化创意产业都源自传统的民间工艺。传统民间工艺应加大创新力度与版权保护力度。在国家层面,缺乏版权保护将使得民间文艺所蕴含的文化凝聚力消解,影响国家文化安全。在团体层面,会破坏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性和真实性,影响原产地民间文艺群体的发展利益。在个体层面,将使得民间文艺创造者和生产者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影响创造积极性和原动力。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