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联手发布《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
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内专利转移数量在过去12年里从2011年的358件飙升至2022年的35504件,其中合作发明专利更是增长至10640件,呈现出明显的活跃态势。
该区域三省一市之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更是达到1863.45亿元,较2018年增长4.19倍,突显了长三角专利技术成果在规模和活跃度上持续提升。
报告中指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由2011年的100分增长至2022年的262.48分,尤其自2018年以来,该指数年均增幅达11.17%,标志着三省一市科创共同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其中,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为显著,从2018年的159.24分提高到2022年的443.26分,年均增速达29.17%;其次是资源共享指标,由2018年的197.51分增至2022年的277.14分,年均增速8.84%。
根据报告指出的专利转移方向,2011年以来,长三角专利转移以上海为主导输出至苏浙皖,而到了2022年,三省一市间的专利转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具体而言,浙江、安徽和上海技术输出均高于输入,成为长三角技术转移的主要“贡献者”;而工业经济大省江苏则成为技术转移的主要“受益者”,输入专利比输出多2237件。
观察专利转移的产业领域,2011至2022年间,长三角三省一市间专利转移数量前五名的产业分别为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主要集聚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在长三角城市间专利转移网络方面,近年来呈现更加紧密的趋势。
技术联系由2011年的上海向近沪城市扩散为主,2018年后,借助G60科创走廊,技术转移在上海、苏州、嘉兴、杭州、合肥及沿线城市快速增长。
报告中提到,苏州和杭州成为较为典型的技术枢纽型城市,上海则是最典型的技术源泉型城市,嘉兴和南通相对更偏向于技术洼地型城市。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