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喜欢:0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11月24日上午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建部相关领导明确提出:
改革后,现有的593项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将压减至245项,其中勘察资质由26项压减为7项、设计资质由395项压减为156项、施工资质由138项压减为61项、监理资质由34项压减为21项,压减幅度为59%。这次通知与7月2日住建部发布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相比有何变化,对我们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接下来就带大家来看看:
本期看点:
《改革方案》内容有哪些
在住建部于7月发布《意见稿》综合各方意见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最终出台,其内容也对部分条款进行了调整,概况如下:
整体来说此次改革力度较大,放宽了入场准入门槛。合并资质与综合资质大大拓宽了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如此一来企业对建造师的用人需求也将增大,对我们来说是利好消息。
有很多朋友觉得,施工企业资质合并,会对市场上建造师需求数量产生正向影响,为何这么说呢?
建筑企业资质改革历程
要想了解这次《改革方案》会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我们就先要知道此前的建筑企业资质改革的种种变化,以及对于建造师人数的配置要求是怎么样的。
本次改革对我们有何影响
虽然目前最新版资质标准框架还未公布,但是《改革方案》已确定。这次改革在我国建筑企业资质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对个人与企业都有着深远影响,我们从“企业”和“个人”两方面来看。
对企业的影响
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有关情况说明》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段内容:
①准入门槛降低
随着《改革方案》的出台施行,原先的二三级资质合并为乙级资质。企业现有资质证书登记保持不变(最低等级的换发乙级资质证书)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范围,对中小企业是极大利好,有利于企业孵化和成长,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②业务承揽范围扩大
10类施工特级资质,包括房建、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电力、矿山、冶炼、石油化工、市政一共10个类别,整合为综合资质。甲级与乙级资质虽然如何合并还未可知,但原有资质类别减少到原先的一半。那么很显然,部分资质承揽业务的范围一定会显著增加。
将所有的资质等级原则上都压减为甲乙两级,有的资质只设置一个等级,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范围。根据目前文件建工社微课程大胆预测,可能会以略高于目前三级资质的标准作为乙级资质标准,但乙级却可以享受目前二级资质所拥有的的承揽业务范围。因此,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都称得上利好消息。
对个人的影响
①中小型企业受益,市场蓬勃发展
对企业的影响,会转而影响到行业从业者。我们可以看见,本次改革改变了最低准入门槛,三级资质企业将最大受益。这部分企业现在占据了90%以上,因此当准入门槛降低,改革后可承接工程范围增加,对建造师证书的需求一定会增大。
②对建造师数量的需求预计
同时,合并资质并不等同于放开了资质对建造师数量的要求。目前的资质体系中,一级二级资质要求的是业绩,三级才要求建造师数量。而改革后,预计甲级企业要求业绩,乙级企业(二级+三级)要求建造师数量。从这点上看,对建造师的数量需求反倒会增长。
③个人执业更有优势
企业资质的淡化,势必会加强个人执业资格的强化管理。当施工资质等级区分减弱,当每个企业的业务承揽范围增大(尤其像综合资质这种,由曾经10个类别资质合并而来存在),那么甲方如何挑选自己心仪的企业?
这也就意味着个人项目业绩良好的建造师执业者成为了关键,这对建造师执业者这也是个利好。也许某一天,建设单位招标时,挑的不再是企业,而是某个具有丰富经验且业务能力优秀的项目经理。
该保留的标准,一定会保留。
同时,如果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建造师证书和项目经理,就接不到项目,接不到项目业绩不够也就没法升级资质。所以只要建筑行业在发展,需求一定是增加的。
总结一下,建筑企业资质改革是大势所趋,这对于保持资产管理的稳定性,促进建筑市场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建造师的证书价值不仅不会受到冲击,相反还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等待新版资质标准框架的正式出台,同时也要做好迎接新机遇的准备。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