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品牌日前夕,“六小龄童”竟然刷了一把存在感——近日,演员六小龄童在微博晒出了国家商标局的回函,信中商标局表示已驳回了某化妆品公司抢注“六小龄童”的商标注册申请,认为该行为侵犯了六小龄童姓名权。
六小龄童算是幸运的,恶意抢注品牌商标已经成为困扰众多企业的问题,有的已经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程度。
例如,一自然人申请注册的200多件商标中,包括“HLIAVVEI”“VVEIXIN”等,与华为、微信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高度近似,涵盖相同及类似商品服务。
另一个自然人在多个类别商品上申请注册了“美的公主”“容声家宝”“PANSOPHIC”“美菱先锋”等众多与知名品牌相近的商标,被商评委依法宣告无效。
这还不算最夸张的。
2017年全国申请人商标申请量前100名榜单中,有近30名申请人为个体,且申请总量高居榜首的是叫侯丰羽的个体申请人,他在2017年一共申请了5767件商标,其商标申请量比排名第二位的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高出了近1000件,比腾讯多了近1500件。
从2002年至今,该人名下累计的商标申请量高达9000多件。
这属于明显的恶意抢注。
商标恶意注册已经成为一门生意,许多机构以此牟利。
去年,商标局发现威海地素贸易有限公司申请注册300余件商标,均完整包含他人在先注册、知名度较高的kenzo、moschino等商标,广州四三九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9000余件商标,其中被不同权利人提出异议210件。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宋健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商标申请成本过低。
随着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商标注册流程大幅缩短、成本大幅下降。
这企服快车面推动了我国市场主体商标品牌意识日益增强,商标注册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为574.8万件,同比增长55.72%,网上申请489.7万件,占申请总量的85%。
另企服快车面,更低的注册门槛和持有成本,也为恶意抢注留下了“后门”。
为了应对被抢注的危险,许多企业被迫开展防御性商标注册,比如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把“大米”“虾米”“玉米”“爆米花”“黑米”“米粉”全部注册了,阿里巴巴名下也有“阿里叔叔”“阿里爷爷”“阿里奶奶”“阿里宝宝”“阿里哥哥”等阿里一家子。
“结果导致了商标资源的极大浪费,产生了社会危害性。”宋健说,“企业也增加了负担,据说腾讯每年用于申请和维持商标的花费高达4000万元”。
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2784.2万件,累计注册量1730.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1492万件,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
虽然是商标大国,但我国商标的含金量却明显不足。
据《2017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显示,2016年我国每千亿美元GDP对应的商标数量为1.78万件,美国仅有2257件,说明每千亿美元GDP,美国是由2257件商标创造的,而中国是由1.78万件商标创造的。
因此,宋健认为,当前我国的商标品牌战略亟需调整量与质的观念和态度,明确遏制抢注。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