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办公室的小朋友聊到最近都在玩什么社交软件,有回答玩快手的,有回答玩抖音的,有玩陌陌的,还有玩探探的(前段时间已被陌陌收购),有同时都在玩的。
这些年龄和我相隔三四岁五六岁的小朋友们的回答,多少让我感到有些惊讶,虽然在他们眼里我离中年油腻男仅差几步之遥,但我明显地感觉到有一种“out”的感觉。这种落伍到不是因为对以上的社交软件一无所知,而是完全参与不到他们的讨论中来。
作为社交媒体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实际上我可能比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玩得都早,但无一没有一款让我沉侵下来,即便是每天让我打开一次的欲望都没有。
陌陌也好,快手也好,抖音也罢,他们之所以能成功,自然有他们过人之处。无论是打着约炮幌子的陌陌,还是展现乡村风光的快手,古灵精怪的抖音,他们都成功地抓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在这些社交软件之间来回切换,观察主播们的衣着、微笑、话术,吃瓜群众的反应以及平台的运行机制,无疑印证了那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一旦韭菜养肥了,平台就会想尽办法收割用户。
如果不去上快手,就无法理解今日头条是如何火起来的;如果不去看抖音,就无法体会95后都流行什么。
鄙视链这个词不仅在活跃在朋友圈,媒体圈,也同样活跃在你所使用的app上。用知乎的人看不起用今日头条的,写公众号的看不起写简书的,看周星驰的看不起王宝强的。只要鄙视不是歧视,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这也没什么可挑剔的,有人喜欢《红楼梦》,有人喜欢《金瓶梅》,在我看来,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早上在虎嗅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严格意义上讲是看了个标题)激发了我的兴趣——《抖音会是电商流量的新宠吗?》。
如果让我回答,我会说是的——而且是必然的。先不说微博封杀抖音一事,光是那些成千上万的90后95后用户就足以让微博震撼。尽管微博一直在强化它的商业属性和广告属性,但不管怎么加强,媒体属性永远伴随左右,没有吴亦凡、王俊凯、杨洋等这些流量小生,微博就像一具被抽干的躯体,徒有其表。
后起之秀的抖音天生就是一个玩家平台,只要在内容监管和政治议题上不犯错误,未来商业上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无论对于2B企业的用户沉淀,还是个人IP的塑造,都不亚于微博的秒拍。纵观微博视频,几乎被梨视频霸屏,每一次热搜,80%以上视频来源于梨视频,在这样一个高度中心化,依赖于专业机构和kol的平台,要想获得精准流量,似乎不太可能。
令我好奇的不是抖音能火多久,而是今日头条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用户降维”和“消费降级”的产品逻辑和运营模式。而且一抓一个准。我在意的是这套基于大数据的算法会将市场带向更开放还是更封闭?
如果一个人喜欢某一类内容,算法会根据这个人的喜好,不断推送相似的内容。在推荐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用户对这一认知的偏见。在这个过程中,算法可以决定你看什么,影响你的决策,甚至无形中让你成为一个狂热的数字崇拜者。
《经济学人》将21世纪称为数据经济时代,未来数据就是石油。如果没有手握用户的大数据,硅谷的巨头们,国内BAT的大佬们怎会面对对未来,谈笑风生?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今日头条就会成为继百度之后,中国最大的广告平台。
我们不在生活在一个追寻价值被价值牵引的时代,而统一转向为为价格而战!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