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硅谷律师称,在过去五年中,苹果、惠普和三星已成为“专利流氓”最大的攻击对象。但是,最近的立法活动可能会削弱专利流氓的破坏力。
在周二斯坦福大学召开的Hot Chips大会上,全球知名律师事务所Winston Strawn的知识产权副主席迈克尔-布罗迪(Michael Brody)演讲时说,在2009年,专利已占美国出口总额的5%,约合898亿美元。这是一笔很大的生意,自工业革命以来,专利申请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半导体和软件公司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这似乎不足为奇。自从1990年以来,每年申请的芯片专利数量已从1.5万增加到了6.5万以上,约占每年全部专利申请数量的25%以上。而且,每年申请的软件专利数量约有12.5万。这块肥肉自然会招来鲨鱼。
什么是专利流氓?
“专利流氓”,又名“非执业实体”(NPE),它不会利用其技术来生产产品。相反,他们要么自己开发技术,然后申请专利;要么从别人那里购买专利,然后再授权给其他人使用。关键在于,NPE会打造自己的专利库,然后通过打官司从目标公司那里获得专利使用许可费。很多人声称,这种做法已扼杀了硅谷很多创业公司的发展。
“最终,专利等同于起诉别人的权利。”布罗迪说,“因此,我们看到原本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专利,现在变成了起诉别人并借以牟利的特权。”正因如此,最大的技术公司往往就成了被攻击最频繁的目标。布罗迪称,在过去五年中,苹果、惠普和三星,都成了专利流氓最大的攻击对象。在2012年,有超过4200家公司或个人遭到流氓公司的起诉。
最大的公司频繁吃官司自然不足为奇了。但是,绝大多数(约有63%)吃官司的公司都是营收额不足1亿美元的小公司。小公司每年都会被卷入一两起诉讼案中。但是,仅在2012年,营收额超过500亿美元的大公司就被卷入了平均7.3起诉讼案中。(大多数官司需要30个月才能解决,因此很多公司选择了庭外和解。司法判决的平均授权费用为750万美元,而庭外和解的平均授权费用为2975万美元。)
针对大公司的诉讼案往往会要求更高的损害赔偿额。这意味着,解决官司的成本,包括损害赔偿和和解成本,对营收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是750万美元;对营收超过100亿美元公司则是78亿美元。每起诉讼案的应诉费用是:
创业公司是80万美元,而年营收超过500亿美元的大公司平均为790万美元。专利流氓危害
布罗迪指出,专利流氓对小公司和大公司都会构成危害。虽然年营收额不足1亿美元的公司的应诉成本大约为20万美元,但是那些创业公司并没有足够的营收来支撑其应诉。
总计来看,每年针对NPE官司的应诉成本,年营收不足10亿美元的公司是104万美元;年营收额超过500亿美元的公司约为5767万美元。这对于小型公司来说冲击很大,其结果可能是延迟发布或重新设计产品。布罗迪指出,13%的小公司在应付NPE官司后,就转向了其他业务模式或直接关门大吉。
那么专利流氓为何热衷于打官司呢?因为这样做有利可图。一起NPE官司“打赢”的概率为24.1%,其手段包括和解、胜诉或上诉。WinstonStrawn律师事务所估计,一起NPE官司的“净折现值”是80万美元——这就是说,一旦提起诉讼,诉讼案本身至少就值这个数。
“这可是一笔好买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乐此不疲的原因。”布罗迪说。
但是,布罗迪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NPE会长久猖獗下去。现在,专利官司的应诉费用已降低,美国国会也将矛头对准了“专利流氓”。也许最大的棒喝是:
要求法院禁止产品销售的禁制令很难获得,要求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禁止产品销售和进口的命令也很难获得。布罗迪指出,专利流氓的现象只是一个终将破灭的泡泡。但是,这个泡泡却有很大的腐蚀性。任何专利官司都意味着大笔开支。但是,在专利流氓得到控制或专利制度得到完善之前,它们仍将是潜在的威胁。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