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版权,请大家畅所欲言。”日前,中国作家协会在浙江乌镇举办“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活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与2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事实上,中国作家协会一直非常重视版权保护,专门成立了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权益保护处(下称中国作协权保处),该处始终做作家的“娘家人”“贴心人”,打造“著作权保护与开发主题月”,搭建“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与开发平台”,为我国新时代文学事业发展提供版权支撑。
近日,中国作协权保处获得了由中国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2022中国版权金奖之保护奖。
保护文学作品版权
“在中国作协权保处的调解下,我的作品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一位不愿具名的作家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践中,会有出版社拖延支付、拒付稿费的情况,但是作家自己直接联系出版社往往得不到正面回应或者以各种理由被拖延,中国作协权保处代表作家联系出版社,督促出版社早日解决,多次为作家成功要回稿费。
其实,这样的作家还有很多,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作协权保处自成立以来,累计调解版权纠纷千余起,为作家挽回经济损失几千万元。
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根据实际需要,他们集中处理红色经典作品、传统优秀作品、影视文学剧本、网络文学改编、当代知名作家和基层文学工作者的侵权案件,如调解著名剧院与红色经典作品作者署名权纠纷,充分保护原作者署名权;又如帮助作家处理知名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目前正在诉讼过程中。
除此之外,中国作协权保处还与相关执法部门沟通合作,严厉打击盗版图书和网络盗版等侵权违法行为,为作家创作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保护。
如果调解纠纷无果,作家将侵权人起诉到法院,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鉴定抄袭行为。
在这方面,中国作协权保处使出实招。
李晓东表示,中国作协权保处建立作家、编辑、编剧、律师、学者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文学作品版权鉴定机构,接受争议方委托,对文学作品抄袭行为进行鉴定,以解决实践中抄袭认定困难、缺乏权威专业鉴定机构等问题,更好维护广大作家及文学工作者的利益。
目前,在文学作品版权保护方面,虽有一些作家积极维权,但总体数量还不多,究其原因,这与作家版权意识薄弱有关。
在此情况下,中国作协权保处积极组织开展基层作协版权保护专题培训,首次将培训覆盖面扩大到县级,提高基层作协负责人的版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并通过“我的著作权故事”征集活动等受众面广、参与性强的活动,调动广大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学习著作权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依法维权的自觉性。
保护文学作品版权,更有赖全民参与。
为此,中国作协权保处打造了“著作权保护与开发主题月”活动品牌,邀请著名作家刘恒、刘醒龙、徐则臣、杨红樱、愤怒的香蕉、爱潜水的乌贼等,录制视频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加强版权保护。
“2018年,中国作家协会深化机构改革,成立社会联络部,并加挂‘权益保护办公室’牌子。
自成立以来,中国作协权保处践行全心全意为作家服务的宗旨,坚持为广大作家真干事、办实事,不断为作家排忧解难,为作品保驾企服快车,被广大作家亲切地誉为‘娘家人’‘贴心人’。”李晓东表示。
实现作品多元开发
今年4月21日,在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民阅读季启动当天,首批通过“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与开发平台”转化的文学改编影视作品《靠山》《芬芳大地》《河豚计划》,首批数字出版作品《陇山塬》《红色的宣言》《孟婆传奇》等,经国家级版权交易保护联盟链登记分发与相关影视、出版企业签约。
其中,除了影视改编,《靠山》还正在进行舞台艺术、剧本游戏、数字文创等领域的多元化深度开发。
“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与开发平台”是中国作协权保处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探索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著作权市场化运营的新机制,面向广大作家征集适合版权开发的文学作品,对作品进行筛选审核、集中挂牌,向影视、动漫、游戏等不同制作方定向推荐展示,推动更多文学作品实现“跨界”生长、“破圈”传播。
目前,该平台已经征集到适合影视转化的优质文学作品3000多部,一些作品已经被成功转化成影视剧、有声读物等其他艺术形式,并对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加强著作权的全链条保护和价值守护,平台还为作品配套了版权存证系统,上传的作品能自动生成带有校验哈希值的版权存证证书,不但能起到明确权利归属的作用,还将由国家级版权交易保护联盟链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作品进行全网使用监测和保护。
李晓东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平台”将继续精准把握作家需求,把平台做大做强,拓展平台的深度和广度,在文学影视版权授权、沉浸式剧本游戏开发、文学版权数字化等方面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和交易机制,推动优秀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为沉浸式剧本游戏行业提供各类优质文学版权开发项目。
同时,构建文学作品版权海外资产服务机制,推动优质文学作品版权内容的数字化管理与价值开发。
此外,构建数字文创、数字版权、数字收藏等多层次文学作品版权服务生态,优化作者版税长效分配机制,为全国数字文学版权提供合法合规的数字文化产权登记、托管、转让、分发、鉴证等综合服务。
(本报记者 侯伟)
(编辑:刘珊)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