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品牌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翻译出版了斯科特的《广告学》,此书中提及了广告对塑造品牌的作用,但从此以后一直未有更大的发展.只是在品牌管理的商标法上有所动作,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颁布了第一部商标法,后来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又制定了若干个商标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颁布了《商标注册暂行条例》,1968年公布了《商标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93年对商标法进行了修改并重新公布,从此使商标制度在中国逐步走上了正轨,品牌的注册和管理也日臻完善.国内对品牌研究真正形成理论的,只能算从80年代开始,但总算渐渐初具规模和深度.
80年代末,一项以CIS为突破口的事业,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步发展为世人所注目.
广东太阳神集团、广东乐百氏集团、宁波雅戈尔集团、石家庄国大集团、河北爱人果汁、青岛双龙制药、浙江玉立集团、宁波富达股份、中国金轮集团、广州浪厅公司、北京四通集团、深圳康佳集团、河南新飞集团、青岛海尔集团、上海一百集团等上千家著名企业相继导入CIS,走出了发展中国品牌理性觉悟的第一步.
1983年,中国广告协会在北京成立.
1985年,中国对外贸易广告学会会刊《国际广告》创刊,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研究广告和品牌理论的杂志.
1988年8月,中国公共关系学会在北京成立.
1993年6月,由中国公关协会主办的《公关世界》创刊,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研究公关与品牌理论的杂志.
1993年,《中国名牌》杂志在新华通讯社的领导下在北京创刊,揭开了品牌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的序幕.
1994年和1995两年中,一些研究公共关系、广告、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CIS的专家,相继把研究方向转向品牌理论.1999年起,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品牌战略"、"品牌传播研究"等课程.
2000年5月,中国市场学会成立了品牌战略委员会,表明了品牌研究已成为中国市场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率先成立品牌传播研究所,并招收品牌传播方向的研究生.同年,《品牌》杂志在北京创刊.
国内品牌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艾丰的"品牌价值研究"、"论中国名牌事业的崛起"(论文),《名牌论》(专著);颜建军的《中国名牌发展战略》(专著);余明阳的《辉煌的创造———名牌战略》、《品牌学》、《名牌的奥秘》(专著);刘仲康等人的《名牌战略》(专著);郑明身等人的《名牌战略———企业成功之路》(专著);王海涛等人的《品牌竞争时代———开放市场下政府与企业的品牌营造》(专著);王成荣的《中国名牌论》;彭新沙的《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名牌战略》(专著);叶明海的《品牌创新与品牌营销》;薛可的《文化:名牌之根》;王新玲的《品牌经营》;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等.这些理论研究虽是在国际品牌研究阵营中属于起步阶段,多为经验、案例的总结,专门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也标志着我国理论界品牌研究时代的到来.
港台方面,尽管他们自己研究品牌的专著并不多,但他们却很快地翻译了大量美国及欧洲的有关力著,推动了国内品牌研究的发展.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