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创板开板以来,专利权热了,并且带火了FTO、专利无效和专利侵权诉讼,但给专利产业带来了多少实质性助益?
五大科创板专利龙头:中芯国际、传音控股、中国通号、光峰科技和金山办公的发明专利数量均超过1000件,但他们的股票价格却是,
光峰科技作为第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毫无疑问是科创板的专利大佬,但其股票价格现在不到最高价的50%。
中芯国际还有国民支持,也没有一路上涨;中国通号作为镇板股,甚至跌破发行价。
传音控股和金山办公的股票价格较发行价有不少上涨,但似乎和专利没关系。
专利权不能带来科创板股价上涨,但却能让他人失去科创板股价权。
但,失去了科创板股价权的公司并没有死掉,反而是存在这些公司经营发展比那些上市公司经营得更好,上市公司需要依靠发起专利侵权来阻击竞争对手上市,为了达到阻击目的,合法的所有专利阻击方式都用上,比如无效和举报。
确切来说,终止上市的那几十家公司因为专利侵权问题而终止的又有几家,专利侵权问题仅仅是他们的一个潜在问题,他们终止上市更多是因为存在其他真实存在的问题,毕竟没有一起专利侵权诉讼是生效判决认定专利侵权存在的。
作为IP专业人士,我们不能认为被起诉的公司都存在专利管理或侵权问题,全球没有哪家实体公司能确保不成为专利侵权被告。
当然,也不应认为发起专利侵权诉讼的公司就一定专利强大,在上市节点发起专利侵权诉讼的目的绝不是为侵权成立。
科创板所发生的上述真实事件,让我们见识到了专利权的威力和专利手段的多样,似乎是为命,但这并不是专利的本质。
专利的本质是“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谈起专利权,行业普遍认可最“致命”的是标准必要专利,其次是专利侵权诉讼,再次是专利无效,以及其他。
标准必要专利(SEP)没有让一家领域实体公司因专利权而死亡。
SEP的专利权人只为利最大化,原因有二:
一是标准必要专利是要靠消费市场来做大的,二是FRAND原则,此处的利可能是许可费、交叉许可或出售产品。
专利权人不会以SEP禁止其他玩家进入市场,其他玩家也不会让SEP成为其不能进入市场的原因,还是以通信领域为典型,通信领域不会以SEP禁止其他玩家进入,其他玩家不进入是因为技术累计不够和投入成本大。
可能觉得我国VCD/DVD产业是被SEP杀死的,但其实不论是6C、3C还是1C,只要有利益,他们就不会阻止他人进入,我国VCD/DVD产业悲惨死亡是因为玩家进入太多和技术自身寿命短。
高通没让谁死亡,华为没让谁死亡,三星没让谁死亡,诺基亚没让谁死亡,爱立信没让谁死亡,他们选择活着竞争。
专利侵权诉讼,日常发生的专利侵权诉讼都是下酒菜,上市节点的专利侵权诉讼才是下饭菜,但是雅虎没有要谷歌的命,雅虎没有要facebook的命,IBM没要推特的命,这些都发生在国外,其实国内也有顾泰来没要永安行的命,但国内最近两年在上市节点发起专利侵权诉讼的从来不要利,但你不要利就能击垮竞争对手?
专利无效,科创属性要求的5或50项发明专利权只是最低门槛,因为无效50项发明专利权的成本也不过百万级别,从发明专利授权机制和无效成功率来说,没有谁能无效掉谁的50件发明专利权,再者最快的无效决定也得半年,但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一经无效受理就是重大风险,拟上市公司无从反证,机构出的专利报告都只是纸张。
科创板的专利味道浓烈但又含着糜烂。
我上市了,只要我认定你是竞争对手,我就起诉你专利侵权,毕竟我至少有5件发明专利,考虑到你可能仍然成功上市,我无效你全部发明专利。
我没上市,你是我竞争对手,我就起诉你专利侵权,光脚不怕穿鞋的。
我的目的很单一,你不能上市,我认为这能要你命,可惜,让自己专利失去了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利益的机会。
假使发起专利侵权诉讼的人最终胜诉,自己没搞好经营,虽然最终被告赔偿几十、几百或几千万,但市场却已经是被告为老大,方才明白专利权只是公司经营发展的成果和工具之一。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