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发票分为取得发票的环节、复核和传递发票的环节和报销核算的环节。三个环节工作职责可以划分如下:

一、取得发票

取得发票的人员应当对取得发票形式的合规要素进行审查,包括发票字迹是否清晰、收款人名称和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否正确、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名称是否填写规范并与实际交易情况一致、是否加盖发票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的企业名称和纳税人识别号是否与开票方基本信息一致。对有问题的发票,要求开票人更换。

二、复核和传递发票

在制作报销单时,审核和交付发票环节的人员应核实发票的数量、金额和内容是否与报销单一致,是否有伪造、变造的痕迹,纸质报销单是否与电子报销单一致,待报销的发票是否符合企业的报销制度,是否经过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审批,资金支付方式是否符合企业的财务制度。如果发现任何缺陷,应要求获得发票的人员更改发票或不予报销。

三、报销核算

会计人员需要检查发票是否属于报销范围,是否符合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成本的条件;如果取得的发票属于增值税抵扣凭证,还需要检查抵扣凭证信息是否与电子底账信息一致,判断发票记载的交易内容是否属于进项税不能抵扣的情形。如果报销凭证是电子发票,还需要查询是否有重复报销。

如何转移发票风险?

1.合同约定只是对乙方的一种约束和风险转移行为,为了避免日后的纠纷和诉讼,在索要发票时最好明确表示乙方应开具哪些发票。

2.甲方不得接受乙方以无经营范围为由不开具合规发票的行为,如开具增值税发票却开具营业税发票。甲方可以要求他们向税务机关开具发票或增加经营范围和税务登记,否则不予付款。

大型企业的经营相对复杂,主要是业务种类多,开设的分支机构多。而且在平时的操作中,要采购的物资非常复杂,成本比较高,人多,管理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对于大公司来说,规范发票的获取流程,保证发票合法合规,防止发票的风险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