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范围是指经企业申请,行政机关批准,企业可以从事的生产、经营和服务项目。一般来说,这一表述将包括货物或服务的方式和类别。如:

生产电池;卖日用品;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经营范围表现形式『一般经营范围』

是指不需要行政许可部门审批和备案,企业可以自由选择经营的项目。此类项目可由企业直接向工商登记机关申请,并在营业执照中记载。『许可经营范围』

是指部分经营项目在取得相关行政审批部门的许可文件后,才能开展此项业务。这意味着,最终确认从事这项业务需要营业执照和许可文件一起取得。许可模式分为前置与后置:前置许可项目:

指申请营业执照前行政许可部门的批准文件;

如互联网商务服务(ICP)、加工和生产后置许可项目:.

指申请营业执照并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注明项目,向有关行政许可部门申请批准前,取得批准后开展经营活动;

如:美容美发、食品流通管理、互联网经营场所。

目前,国务院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确认的前置许可项目共有41项。

总共有148个许可后项目。『备案经营范围』

指在向有关行政许可部门提出申请前,申请营业执照,并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注明项目,备案通过后开展经营活动。

如: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

综上所述,对于涉及前置许可、后置许可和备案的项目,营业执照需要与相关许可或备案文件配合使用,才具有法律效力。由此可见,中国大陆简政放权的松绑,是以大部分的后许可模式来管理的,这仍然反映了行政机关控制市场准入的无形之手。与欧美的经济市场准入相对宽松,但在事后监管上相对完善的机制还有差距。中国仍然需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