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一场斗争。在创业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掉进‘跳坑’和‘爬坑’。比如公司注册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知识。尤其是你不知道的地方,总有几个坑等着你。那么,如何避免掉进公司注册的那些坑里呢?先看看坑是什么样子的。
坑一:注册资本只是数字,随便填?先把自己写成亿万富翁再说
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注册资本金额越大,这个公司的实力越强。2014年《公司法》出台后,大部分公司都采用了认缴制,即公司注册资本为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时,股东有义务按照承诺的注册资本清偿剩余债务。
你吹牛写注册资本1亿,就要承担1亿限额内的责任,相当于把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因此,应根据公司资金的实际情况谨慎缴纳注册资本。
坑二:有了营业执照就只管收钱?
首先,拟经营范围必须在许可范围内进行。
其次,在纳税申报表、企业年报等中要填报财税问题。
每年1-6月需要完成上一年度的年度工商报告,否则将被列入‘异常企业名单’,法人代表失职行为将记入个人征信系统。
即使营业执照才发了一个月,没有收入也要准备纳税申报,否则会面临罚款,被加入税务‘黑名单’。
坑三:注册资本中设置不切实际价值的非货币资产出资
有些企业家,要么自己琢磨,要么在一些专家的建议下,把自己持有的软件著作权、专利等非货币资产设立在自己的注册资本中,觉得通过增加资产评估值的方式,不用出资就占有大比例的股份,是相当合适的。
实际上,从税法角度看,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分解动作是个人同时转让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详见财税[2015]41号文件)。虽然这个税收规定在执行中存在一些争议,甚至有专家已经上升到堵塞创新之路的高度,但是我们的祖先一直教导我们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请三思是否有必要用非货币性资产投资?
而且,即使缴纳了税款,完成了出资,这些非货币性资产入账后也会成为公司的资产。如果正常的话,它们需要进行折旧和分期摊销,这将成为公司的成本和费用,直接增加公司财务报表的负担。
坑四:用投资人的投资估值溢价增资。
在财税方面,投资者的投资估值溢价需要计入‘资本公积’科目。这里先普及一下计算方法。
“假设公司注册资本80万,天使投资人按1000万估值的20%增资200万。公司注册资本会调整多少?这200万有多少计入‘实收资本’,有多少计入‘资本公积’?
我们用小学数学算一下:
设天使投资人需要计入‘实收资本’的金额为X,那么X/(80 X)=20%,经过仔细计算,X=20。答案是注册资本调整为80.20=100万,天使投资人投资的20万计入‘实收资本’,180万计入‘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的'公'字很重要。从字面上看,可以看出这是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