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任正非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受美国禁令影响,华为增长预期会放缓,但影响有限,营收增长年率预计低于20%。针对关心的芯片问题,如果美国禁令生效,华为所使用的相关芯片就无法从美国公司采购,对此任正非表示,“芯片产品不卖就不卖了,从以前开始就做了准备。”
“从以前开始就做了准备”绝非空穴来风,就在5月初,一篇名为:
《华为想干嘛?一大波中国神兽被华为注册成为商标》的文章中就发现发现华为公司将白虎、朱雀、青牛、鸿鹄、饕餮……等等这一大堆大家耳熟能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兽名字被注册成了商标,在这之前,华为已经有了麒麟、天罡等中国风商标,原来这些都是华为的 “备胎”品牌专利的数量,在全球企业“雄踞。在3月19日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数据中:
2018年,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向该机构提交了5405份专利申请,在全球所有企业中“雄踞第一”。由下图可见,华为一个公司的申请量就超过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申请量总和。
“这是有史以来,一家公司创下的最高纪录。”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Francis Gurry)感叹道。
知产的重视,从华为第一场战役开始!
华为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重视专利的,真正开始重视还是源于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中国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节点,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对华为提起专利诉讼:
那个年,华为过得很艰难。家家户户贴春联吃饺子的时候,华为的几位副总裁,却鏖战在赴美专利战的一线上。而“战争”的胜利,就在于双方的产品源代码是否雷同。官司从开春打到秋天,2003年10月1日国庆日,华为也迎来了好消息。
源代码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华为产品很健康。
经此一役,专利——才真正被华为重视起来。曾在华为工作12年之久的杨学志,在《通信之道》中写道:“(CSDN注:
从那以后)凡是有利于建立公司技术创新形象的技术,都要申请专利,如果有可能,还要发表文章。如果是特别好的技术不申请专利,在智力投入这么密集的情况下,万一被其他人独立想到并且申请了专利,这个损失就大了。”绝地反击源于对知产的足够重视和充足准备。
正因华为对知识产权的足够重视和充足准备才使得在此次面对美国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购买技术或配件这一极限绞杀行动中迅速启用花费十余年投入研发的备用方案,从而确保了华为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与连续供应,实实在在的打了一个漂亮的绝地反击战!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守护知识产权价值,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专利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打造核心竞争力、创造经济价值的必然要求,为企业在关键时刻打造了一堵坚不可摧的知识产权围墙!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