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审计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审计内容、作用以及审计结果方面。

专项审计的流程要稍微复杂一些,其特点就是能剔除与项目无关的费用,并出具项目最后的费用明细报表及利润表。

例如对高新技术产品认证进行专项审计,就要求把前三年有关高新技术费用给提取出来,以便查看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产品要求。

接下来,企服快车为您整理介绍专项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区别。

一、专项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区别

1、两者审计的内容广度不一样

常规审计呢,它审计的范围很广,所涉及的部门、人员、资源都比较庞大,只要是企业内部所涉及的东西都要进行审计;

专项审计:就是单独的去审计某个部门、某项业务、或者某个行业,他是比较单一的审计,不用去注意除了它以外的内容。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在家里妈妈又要负责买菜做饭又要工作赚钱、还要洗衣拖,做很多的工作,而上学的孩子就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好好学习。

这里的妈妈就类似于常规审计需要做很多,这里的孩子就类似于专项审计,只需好好学习就可以。

2、两者审计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常规审计是从宏观出发,对各项重要内容和环节展开审计,它的作用是有效的控制风险的加剧和发生,可以通过常规的审计去了解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

专项审计:就有点像挖井,一点一点往深挖掘,审查深入到这个业务的内部,去发现是否存在问题。

一般性都会有详细的问题披露,或者调整建议。

3、两者审计的结果不一样

常规审计呢,审计的结果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并且是概括来说,有可能并没有很细致的指出具体的问题,

专项审计:只对一个方面做出详细的问题阐述,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问题的具体处理办法。

二、专项审计包括:

1.离任审计-专门针对大型现代企业、国企等企业高管离职时,对于离职者在岗期间的、经济责任、管理责任等方面进行相关的审计。

2.清算审计-企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解散、终止后,对企业的财产、债务进行最后清理、清算的过程。

3.年检审计-年检审计是专门用来进行年度工商年检的年度审计报告。

4.企业高新企业认定-这个审计是个有利可图的审计,企业申请偶家高欣欣技术企业认定,可以享受税费减免优惠,可以获得国家相关的研究经费和财政支持。

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目的的专项审计,比如工程决算审计、清产核资审计、经营绩效审计等。

当然专项审计所审查的内容比较集中和问题比较难于发现,所以审计的方法、审计的经验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结果。

对于专项审计,建议还是找一家资历深、经验丰富的审计事务所,便于能够详尽、快速的找出问题。

三、专项审计具体的内容包括

1、说明部分

说明委托方以及审计目的、说明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和审计的依据。

2、企业及项目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注册日期、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简述项目情况。

3、项目合同及相关规定

项目申报的时间、名称、合同签订时间等等、项目投资总额、创新基金的用途、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情况。

4、合同执行期间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资金到位情况、资金支出情况、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5、报告附注

会计政策注释、企业适用税种及税率、主要财务指标注释。

四、专项审计对企业有什么作用?

经济越发展,专项审计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作为上层建筑,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管理、调控和服务功能日益重要。

为了保证其职责的有效履行,需要对其进行监督。

作为国家专项审计的一部分,行政事业专项审计在维护法律尊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行政事业专项审计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专项审计,可以发现和揭露资金使用不合理或损失浪费的问题,提出专项审计建议,促进被专项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2.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通过专项审计,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规模、来源渠道和使用方向,发现和揭露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行政机关负有国民经济的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对发展科技、文教等事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专项审计,能够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真实情况,发现宏观经济管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4.促进廉政建设。

目前,干部队伍的腐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专项审计,可以发现和揭露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文章网址:https://www.qichangqing.com/newsInfo_1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