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腾讯“微信”商标申请并没有及时全面布局,致使诸多类别被其他公司或个人注册,为“微信”商标的延伸发展埋下隐患。而今,微信家喻户晓,成为大众熟悉的社交软件,知名度越来越高,但暗藏的风险却并未减少,腾讯不得不以更大的代价为当年的疏忽来埋单。
说到微信,大家都会想到腾讯家的社交APP。其实,从商标申请的角度,腾讯并不是“微信”商标****早的申请人,也不是****早获得微信商标的公司。
早在2011年1月21日,微信测试版发布,2011年1月24日腾讯向商标局提交了“微信”图文商标注册申请。不过,当时腾讯申请的“微信”商标只有两个类别,计算机相关(9类)和电视相关(38类)。
而在腾讯申请“微信”商标之前,2010年的11月一家名为“企服快车企服快车”的公司就已在第9、38、42类进行了商标申请,并****终在38、42类注册成功。不过,经过腾讯公司的异议、异议复审、法院起诉等一系列程序,****后成功无效掉了“企服快车企服快车”公司在38、42类的“微信”商标。
2012年,腾讯提交了18件“微信”图文商标申请,开始发力注册外围应用等商品或服务类别。截至目前,“微信”相关商标信息多达1222条,腾讯科技相关的申请有824件,进行了全类保护,而其他主体相关信息近400条,类别涉及“糖、水果、饮料、服装、纸盒”等诸多领域。
近年,微信知名度越来越高,商标的含金量自然水涨船高,由此引发的商标纠纷更是此起彼伏。
****近,“微信”商标再次横生波澜。因认为:
微信食品公司、小小树公司、中绿农公司在网站宣传、线下经营推广中使用了“微信食品”、“微信食品WECHATFOOD”等相关字样;且微信食品公司将“微信”登记为企业名称,涉嫌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腾讯将三家被告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出停止侵犯驰名商标权,微信食品公司停止使用“微信”企业名称,道歉并索赔5000万!
微信食品公司答辩称:
1.其合法持有第10213090号“微信”商标,2016年8月27日被核准注册在第29类食品等商品上,其从事属于自己经营范围的商业活动,并无不当;
2.其商标注册时间早于腾讯公司两商标,与两商标既不近似,核定使用的商品和服务亦不类似,未侵犯其商标权;
3.微信食品公司取得商标并运营公司之时,原告腾讯的两商标并非驰名商标;
4.微信食品公司将“微信”登记为企业名称,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目前,案件还在审理之中。
一波三折,“微信”商标之路任重道远
纵观“微信”商标漫长的纠纷史,小编发现“微信食品”案并不是孤例。
2015年,腾讯对“微信贷”商标提出异议,2018年06月商评委经审理后,作出不予注册的复审决定。
2016年,腾讯起诉广东微信公司侵害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赔8万元。
还有,腾讯公司对蛙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第41类“微信”商标提出无效宣告,商标****后被撤。
今年公布的《2017年广东十大知识产权案例》中,腾讯起诉“深圳微信支付公司”,获赔10万。
……
截至目前,“微信”商标并非腾讯公司独有,依旧有部分“微信”商标在他人手中,暗藏的风险昭示“微信食品”或许不是****后一次纠纷。
所以小编想对大家说的是:产品未动,商标一定要先行啊。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