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想要注册一个公司,至少需要两名股东,而对于股东来说,除了出资外,是否能够参与公司的财务管理一直是个争议点。那么,股东是否有权利做公司财务呢?本文将为你解答。
股东和公司的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股东和公司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股东仅仅是公司的出资人,具有持股权益,也可以享受公司利润分配。但是,股东并非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具备行使公司法定代表人权利的资格。因此,虽然股东对公司具有重要的权利,但是要想参与公司决策和经营管理,必须获得股东大会的授权。
股东参与公司财务管理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针对股东参与公司财务管理的问题来说,如果公司章程中没有特别规定,股东可以作为股东会成员参加股东会议,有权审核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决议案。此外,如果股东拥有行使股东权利的委托书,可以代表自己行使股东权利,包括参与公司的财务管理。
股东做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股东可以参与公司财务管理,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股东需要尊重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决策。
- 股东不应该插手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事务,以免干扰公司正常经营。
- 股东要严格遵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不得侵占公司财产,放高利贷,干扰公司正常运营。
总结
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人,具有参与公司决策和控制的权利,但是要想参与公司的具体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事先获得股东大会的授权,并且股东在股东会议上对力度的提问和其他参与必须在合理、合法、诚信和公正的性质下进行。合理地行使股东权利可以推动公司共同成长,但是股东不应该插手公司日常经营中的具体事务,以不干扰公司正常经营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