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而发生的间接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制造成本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折旧成本等。

会计处理

1.生产车间消耗的机器和材料,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2.车间经理的工资和其他职工的工资,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和水电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发生季节性停工损失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6.将制造费用分配到相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费用(基本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和“人工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7.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制造费用年度实际发生额与分配额的差额,除为下一年度投产准备的以外,可以留作下一年度分配,剩余部分的实际发生额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3354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实际金额少于分配金额,则进行相反的会计分录。

期末余额

1.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应当转入生产成本。因为生产成本=材料人工成本。

2.生产成本不必在月底结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完工就要结转;一种是存在于产品中的,所以总成本要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期末只结转产成品成本;

3.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

注:新准则规定车间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不再资本化,计入制造成本,而是计入管理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大修理费用不再是预提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而是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