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部分美国公司的海外企业让当地工人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情况曝光,引起美国公众、劳工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抗议。
迫于国内压力,美国跨国公司纷纷制订了各自的社会责任守则,要求其海外企业和供货商遵守。
随后,一些国际**品牌纷纷建立自己的社会责任准则。
这一做法逐步为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采纳。
由于跨国公司间的社会责任守则存在差异,其供货商不得不接受根据不同守则开展的社会责任审核,极大地增加了跨国公司供货商的负担。
为统一企业间的社会责任守则,1996年6月,欧美的商业组织及相关组织召开了制订规范的初次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制订一个可用于审核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SAI的前身被指定为维护新标准的组织。
1997年10月SA8000标准公开发布。
2001年12月SAI发表了SA8000标准第一个修订版,即SA8000:
2001。SA8000标准原则上每4年修订一次,新标准颁布两年后,将颁布根据新标准制定的认证指南。
SA8000依据《国际劳工组织宪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条约制定,其主要内容涉及:
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劳动时间、工资、管理体系等。SA8000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
SA8000标准是一个通用的标准,不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不仅适用于各类工商企业,也适合于公共机构。
另外,SA8000标准还可以代替公司或行业制定社会责任守则。
SA8000的制订工作由SAI的咨询委员会具体负责。
该委员会目前由企业雇主、研究机构、非政府机构和工会代表共28名成员组成,其中仅有指定的22名成员享有表决权,另外6名成员仅在正常成员缺席时才享有表决权。
28名成员中,14名来自美国,3名来自企服快车地区。
SA8000标准及其认证指南的制定和修改均须获得咨询委员会成员的一致同意。
当对SA8000具体条款的解释出现争议时,SAI将向国际劳工组织咨询意见。
从事SA8000认证的机构,需向SAI提出申请,在通过SAI审核并获得SAI授权后方能开展相关认证工作,否则其颁发的认证证书无效。
据了解,目前经SAI认可的国际认证机构共9家。
SA8000的认证过程与ISO9000相似,与ISO9000、ISO14000的区别在于:
这个新标准除了对体系的要求外,还包括生产运作方面的要求。通过论证的公司会获得证书,并有权在公司介绍手册和公司信笺中使用有关标志。
此外,它们还可得到SA8000证书的副本用于促销。
SAI委托独立的评估行审查SA8000的执行情况。
SAI对该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申请SA8000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证明企业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则;对照SA8000规定自测公司情况,一年内进入申请程序。
一旦论证评估机构接受了申请,企业就成为SA8000申请者。
评估小组肯定工厂完全符合标准后,发给SA8000证书。
证书有效期3年。
认证机构每6个月或每年进行一次监督审查,每3年进行一次全面审查,以延长证书的有效期。
虽然SA8000尚未转化为ISO国际标准,目前仅为一项由企业自愿执行的标准,但劳工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成为各方日益关注的问题。
目前,在市场的驱动下,包括SA8000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贸易的影响正日益增大,SA8000将对我国出口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一)对企业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服装、纺织、制鞋等行业的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工作时间较长、职工福利较低、生活环境较差等现象,要完全达到SA8000的标准,需要有较大的投入,这样势必增加产品的成本,对我国目前主要以低价为竞争手段的企业来说,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产品的竞争力。
SA8000标准认证是一些出口企业的一道门槛,对那些专门做欧美国家产品出口的企业的打击更大。
但SA8000认证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从长远看,可以利用SA8000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重新设计制造成本的构成,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价值:
一是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二是获是出口销售的竞争优势;三是改善企业与公众、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关系;四是提高生产率,有效地吸引人才,并使员工发挥出较高的绩效;五是优化与客户的关系,稳定和持久交易关系。
现阶段那些希望能得到一些大公司的稳定订单,尤其是已经进入国际采购商通道的国内企业,就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二)对贸易的影响
目前SA8000在欧美国家中已进入广泛认知时期,有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产品越来越受青睐。
所以,在欧美市场上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及出口企业,逐渐推行用SA8000标准来考察的也越发多起来。
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遇到SA8000的要求。
从1995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至少已有8000多家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有的企业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更多的订单,一些企业因为达不到SA8000的要求而被取消供应商的资格。
特别是近两年来,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零售集团都加大了在我国直接采购的力度,他们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看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对劳工福利问题也同样看重。
这警示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现阶段,不降低成本可能失去订单,但以牺牲劳工利益为代价而过于降低成本,同样可能失去订单。
SA8000虽有其合理之处,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规定的标准对我国多数出口相关企业来说很难达到,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也不易完全达到。
SA8000对我国贸易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近年来吸引外资的步伐较快,除了潜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之外,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外商投资的动力之一。
如果将劳工标准提高到SA8000规定的水平,对外资的吸引力将降低,这对中国吸引外资将产生消极作用。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大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若企业全面达到SA8000的标准,则劳动力优势可能会丧失甚至变成劣势。
过多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安置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在新的全球贸易竞争格局下,我国的各类企业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SA8000标准认证。
虽然目前劳工标准尚未能与贸易联系在一起,但很难说将来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一旦正式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有必要及早启动应对措施,做好应对准备。
从政府角度看,企服快车面应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出发,积极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贸易与劳工标准、经济全球化的讨论,但坚决反对发达国家将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反对美国等以实施SA8000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
另企服快车面制订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的体系,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引导企业创建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而不仅仅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要加强研究与宣传,使更多国内企业和机构了解SA8000标准,树立危机意识。
积极改善国内劳工条件,落实我国目前已有的《劳动法》及相关行业和工业劳动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建立类似的管理体系,在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行业推广应用并开展认证。
从企业角度看,应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加强认证意识。
SA8000所强调的改善员工工作条件、保障员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和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发展实际上是与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宗旨一致的。
所以企业应及时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强化社会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
应加速技术进步,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管理水平,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应重视本行业劳工标准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积极申请并取得SA8000认证,进一步改善国外对我国劳动标准的片面看法。
特别是要重视贸易对象国的产品认证要求,根据进口商要求和标准提供产品。
还应特别注意防范国外一些机构利用SA8000来获取企业的经济技术情报。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