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看影视剧、学书法绘画……暑假中的青少年学生们,正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享受着一个快乐的假期,由此也带来一个文化消费的“最旺季”。无论是影视剧新作还是书籍出版,都在暑假市场上“扎堆儿”露脸,在给青少年带来愉悦和养分的同时,文化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播着“正能量”。有关专家认为,日趋火爆的暑假文化市场,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
暑期市场趋火爆
“这里的书籍不仅质量好,而且品种多,假期里我有更多的时间来买自己喜欢的书。”7月21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来到北京图书大厦,一位中学生向记者述说着自己的感受。尽管天气炎热,但大厦内却十分凉爽。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层楼面上熙熙攘攘选购图书的人潮中,最多的还是青少年学生。
“进入暑假以来,有关部门推荐的青春文学、名著、青少年读物和教材辅导读物销售最为火爆,相关各类图书销售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北京图书大厦一位楼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引导暑假消费市场,他们将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向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摆放在突出的位置。这些从内容到装帧都堪称上乘的图书,凭借自身的魅力赢得了青少年读者的青睐。
“如今正规的图书出版物,都使用了大量的防伪专利,这已经成为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王府井书店,一位工作人员拿起一本书指着上面的标识告诉记者,如今出版社在出版物上几乎普遍都使用了防伪电码、荧光油墨、温敏激光标志等防伪专利,使正版书籍成了专利与著作权的一个“集成品”。
文化产业新课题
“青少年文化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仍有潜在的巨大空间。”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都表示,我国青少年人数居世界前列,而适合这一群体的优秀作品创作及文化市场发展却相对存在差距,亟待补缺。而作品创作与文化市场的繁荣,皆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
因此,注重开发青少年文化市场,成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特点。刚刚在上海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展出了来自海内外325家企业的作品及产品,目标消费人群均定位在青年群体。分析表明,青少年的文化消费有其独特的特征,表现形式主要为图书、动漫、电影、游戏、戏剧、歌舞等。与此相适应,针对青少年的文化消费产品也越来越注重青少年的品位需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成为暑期青少年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南京,社区的小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泥塑制作技艺,还能把做好的泥塑作品带回家,使孩子们兴趣大增。在山东,高校的大学生们开展“山东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活动”,深入到山东省各地乡村,学习了解民间非遗保护项目。这些活动,都在青少年心中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
“暑假文化市场的红火,主要是青少年消费群体推波助澜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这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的课题。如何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创作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大力发展青少年文化产业,是业界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青少年文化市场来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好作品不断涌现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许春明如是说。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