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各种利好消息接踵而至,不少人都想借此机会下海创业,那么,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并拿到了营业执照后就算合法合规经营了吗?

关于营业执照,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误区一:有营业执照的就是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认证过的合法合规经营的单位

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是登记主管部门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发给市场主体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

合法合规经营

合法合规经营是指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法律、规则和准则不仅包括那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还包括诚实廉正、公平交易的行为准则,市场公约,行业守则等。

取得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合法合规经营的市场主体

营业执照只是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时的凭证,相当于一张入场券。上面会载明名称、类型、法定代表人(经营者)、住所、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但经营活动是一个主观的、连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实施生产经营控制、人员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企业管理中,存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多领域违法违规风险。

通俗来说,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相当于自然人办理身份证,有身份证的人不一定是守法公民,而有营业执照的单位不一定就是合法合规经营的市场主体。

误区二:注册资本就是目前已经投资进去的钱

案例:

2018年8月,小李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注册一家贸易有限公司,并承诺在10年内将500万元缴付到公司,她如愿地拿到了记载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的营业执照。截至2019年8月,小李向公司实缴资本50万元用于办公场所租赁和产品购进。

此时,小李实缴资本50万元,却持有加载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的营业执照,合法合规吗?

答:合法合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第二十八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所以,贸易公司只要在10年内缴齐500万即可

注册资本 ≠ 投资进去的钱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特定行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误区三:营业执照上载明的经营范围都可直接开展经营活动

经营范围分为一般经营项目和许可经营项目。一般经营项目是指不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就可以自主选择申请开展经营活动的项目。

许可经营项目

许可经营项目是指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取得许可证后才能开展经营。简单的说,就是证照齐全才可以开展经营活动。

许可经营项目又分为“前置审批”和“后置审批”两种:“前置审批”是先办许可证,再办营业执照,可参照《工商总局关于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8]24号);“后置审批”是先办营业执照,再办许可证,常见的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

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只要有营业执照,就可以开展经营活动的,还是要确认经营范围。